试论工龄工资在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3.肯定历史贡献,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建立1+1+1的工龄工资结构。目前工龄工资制度实施的主要技术问题集中在不考虑历史贡献、呈直线型增长和不体现员工个人贡献价值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分段式的工龄工资制度。分段式工龄工资制度是将员工总工龄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职前工龄(或称社会工龄),即员工进入本企业前的工作年限;二是企业工龄,即员工为本企业工作的年限;三是特殊贡献附加。员工的总工龄=职前工龄+企业工龄+特殊贡献附加。每个部分分别以不同的系数值表示,职前工龄以固定系数表示,企业工龄则以员工的技能等级或技术等级为基础,依据员工的技术等级和工作年限来计算工龄系数,特殊贡献附加以员工历史业绩为依据,以设定相应的系数作为对员工个人突出贡献的奖励,其模型可参照如下形式。

  假设一个企业员工工龄工资总额设为x,应企业技术等级为五等(A、B、c、D、E),员工职前工龄系数为人职前工作年限与职前系数的乘积即ZQ:n×x(1/表示进入企业前的表示工作年限,K表示职前工龄系数),企业工龄系数QY为人职年限N与相应技术等级(A、B、c、D、E)的乘积再乘考虑职业周期贡献系数即QY=N×J(A、B、c、D、E)×G(1、1.5、0.6),特殊贡献附加系数T则以员工的特殊贡献为依据设定相应的系数值,同时应该规定享受特殊贡献的年限,以鼓励员工不断创造出新的贡献。所以一个员工的工龄工资系数总额为E=ZQ+QY+T,最后赋予系数C点值M即每点的货币表现把系数换算成现实货币即X=E×M。
工龄工资的各个系数标准应根据企业的具体睛况定,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及经济实力,制定合理的工龄工资系数组标准,同时遵循职前工龄系数标准低于企业工龄系数标准、企业工龄工资系数与员工边际贡献率挂钩的原则,以保证工龄工资制度的合理和公平,同时把工龄工资成本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

试论工龄工资在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4.以工龄工资制度为依托,扩展年功性薪酬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薪酬形式越来越丰富,在企业的薪酬形式中,与工龄工资具有性质相同即以工作年限为依据的其他外在的薪酬形式,如年休假、特殊性福利、已婚职工福利房等福利性质的薪酬形式不断在民营企业得以运用。企业可以在工龄工资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制定相应的福利制度,这样不但解决了员工本人的生活需要,还可以适当考虑员工家属的生活需要,以尽可能解除员工后顾之忧。总之,民营企业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具有年功性质的薪酬形式来留住和吸引有价值的员工,为建立一支积极和稳定的员工队伍奠定基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