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是若干世纪以来人类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中,权力、信息和知识总是从金字塔的顶部通过重重中层人员流向底部,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组织和社团,都无不遵守这一模式。信息和知识从上向下流动,极少存在信息反馈和知识反向流动,处于底层的人员只需要简单地服从,只有上层之间才能交流,中层之间和下层之间不能随意交流,这是由等级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无法改变。我们称之为知识等级结构,它严重阻碍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中,知识的流动被禁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新的结构形式。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僵硬的等级结构使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极为缓慢,与知识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速度和弹性正好相反,于是等级制度开始受到怀疑。因为它不能解决知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这样就迫使人们开始互相交流信息和共享知识,从而出现了网络组织。网络组织中的任何成员可以自由地交流,分享彼此的思想、信息、知识和资源。
3.4自然障碍
人们的知识共享和交流过程受到多种自然障碍的干扰,这主要包括:①时间障碍。受时间的限制,我们不能同过去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交流,不能同时出现在所有开展知识交流的地方。②空间障碍。受空间障碍的限制,我们也不能随意参与广泛存在的各种知识共享网络。③技术障碍。受技术障碍的限制,我们无法联人大量存在的知识网络,无法解读和共享目前许多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知识,如计算机和网络中普遍存在的已加载重重密码、权限和口令的知识信息,无法利用知识管理技术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其他主体交流知识。④语言障碍。受语言障碍的限制,我们不能自由地同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彼此的知识。⑤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阻碍我们进行知识共享的另一大障碍,大量的知识都处于我们的知识结构之外,不能接受并理解,也无法共享。⑥知识污染。在知识的海洋中,有用知识极为有限,大量无用的知识往往令我们无所适从。
3.5社会障碍
人们在知识共享和交流过程中,除了存在一些自然障碍之外,还存在大量的社会障碍,这是我们无法克服和逾越的。社会障碍包括:社会环境障碍,存在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文化传统和教育状况等方面;人为障碍,如蓄意破坏,歧视,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级制度和限制自由等,这些人为设置的障碍通常会超过自然障碍的影响。
3.6知识共享风险
知识共享如果不加以有效组织和控制,将会存在着大量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关键岗位知识人员流失、核心技术泄漏、企业知名品牌淡化、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知识共享风险,对个人而言意味着竟争力的丧失,对组织而言意味着资源共享和流失,对国家而言意味竞争优势的下降。因此,知识共享风险的存在,以及人们对知识共享风险的畏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
4知识共享机制
尽管在知识共享中存在各种障碍,但并不表明知识共享是无法进行的。如果我们能解开这些障碍背后隐藏的秘密,就能有效地开展知识共享。这些秘密就是知识共享的规律和机制,是在知识共享背后展开控制的“无形的手”。
4.1知识共享中的知识流向
如同水流和热的传递一样,知识总是从高势能流向低势能。而知识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地区和国家,其中个人和组织是知识主体的基本单元)之间的知识总是不对称的,所以知识主体之间总存在知识流动。
知识存在着双向和单向流动两种形式,但多数情况下是单向流动。知识贫困和知识富有总是相对而言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富有并不代表另一方面的知识富有,有时可能恰好相反,知识主体之间总会有不同层面的知识差,因为任何知识主体之间在知识量和知识结构上都存在差异。
知识同时还存在纵向和横向流动,这就是知识在时间轴和空间轴上的传播和积累。知识纵向流动表现为不同时代的知识主体之间通过知识代代相传和文献积累等方式进行,而知识的横向流动则表现为同一时代的知识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形式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海量文献和形式多样的会议,即我们所说的“文山会海”。
要保持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就必须不断地调整知识主体的知识结构,改变知识主体的知识量。目前主要是通过知识主体的结构调整和不断学习来实现,如个人的终身学习(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全球普遍存在人才流动的原因,当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达到某种形式的平衡后,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流动的效率开始降低,个人在知识主体中的地位难以显现出来。要么终止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保持知识势能;要么重新调整知识主体,使知识不断在知识主体间流动。
4.2知识共享的外部机制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人们难免受知识主体间竟争与合作这一矛盾的困扰。之所以出现竞争,是因为知识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产生生存危机,而这些危机又主要来自于其他知识主体。之所以有合作,是因为知识主体间存在一致的利益,自身的利益融合在其他知识主体的利益之中。
当知识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大于利益一致时,竞争的力就大于合作的力,于是各知识主体便会在知识共享中设置各种障碍,即社会障碍,知识共享就不能顺利进行。而当知识主体间的利益一致大于利益冲突时,合作的力就大于竞争的力,于是各知识主体在知识共享中就会积极克服各种自然障碍,保证知识共享顺畅进行。
知识主体间知识共享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其共同的利益,以及知识主体对共同利益的判断。只要调节知识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就能调节知识共享。
4.3知识共享的内部机制
知识共享除了受外部机制制约之外,同样还受内部机制制约。一个是来自外部的驱动力(我们称之为外力),一个是内生的牵引力(我们称之为内力)。不同层次的知识主体内部之所以存在知识共享,是因为一方面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即存在生存危机,因而使得在外力中,合作的力大于竞争的力;另一方面,在内力中也存在不同的作用力,那就是公正、平等和信任来维持知识主体内部的平衡。公正,是指贡献知识的主体应该被尊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也就是说要提高知识创造和共享的积极性。平等,是指贡献知识的主体地位应该平等,消除等级制度,知识在主体内部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制约,不存在岐视,也就是说要创造知识共享的自由环境和文化氛围。信任,是指贡献知识的主体间彼此可以相互信任,不会互相猜疑f61。知识主体间的信任往往建立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在知识主体内部,只有当这三个作用力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最有效地进行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