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管理: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5

  正是在这种理论纷争和实践发展的背景下,以弗里曼(Freeman)、多纳德逊(Donaldson)、克拉克森(Clarkson)、琼斯(Jones)、科林斯(Collins)、卡罗尔(Carrol1)、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l1)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现代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发展归功于弗里曼(Ed Freemna)1984年的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一书。美国管理学家多纳德逊曾经指出,“企业有许多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了管理学学术性文献中的共识。自从Freeman出版了标志性的著作以后,已经涌现了l0多本书和100多篇有份量的论文将主要的研究重点放在利益相关者问题上”。在国内,许多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还在将“资本雇佣劳动”奉作“主流企业理论”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理论就已经成为西方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只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尚未引起我国学者的普遍重视而已。中国人民大学的杨瑞龙教授对此的判断是:“这也许与1995年以后我国许多学者都被吸引到‘主流企业理论’的研究之中有关,也许是缺乏文献的结果”。笔者认为前一个原因可能更为重要。

  利益相关者管理(Stkae holder Mnaagement)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等压力集团,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是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股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在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看来,企业的发展前景有赖于管理层对公众不断变化的期望的满足程度,也就是说依赖于企业管理层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应质量。管理者必须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待企业,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三、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所面临的诸多悖论是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的。要想走出窘境,我们所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从“股东至上主义”到“利益相关者管理”,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企业的管理哲学。事实上,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许多企业开始认真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is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在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了一种前摄性的战略(proactive strategy),该公司将供应商纳入到其产品策划小组之中,使供应商对企业经营拥有了部分决策权。惠普公司和施乐公司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它们将供应商纳入公司的设计部门,和供应商共同决策,共同分享企业经营成果。而早在1987年,通用汽车公司(GM)就通过劳工管理委员会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分享其“生产力收益”。另外,有关学者关于瓦勒罗电力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案例的分析都表明,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否则,企业的经营就处在一种“脆弱的不稳定状态”。

  可以肯定的是,在以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的参与情况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越来越大的、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学家蒂尔(Dil1)曾经这样描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我们原本只是认为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会作为外因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管理过程……但现实的变化已经表明,企业管理正从利益相关者影响(Smke holder inlfuence)迈向利益相关者参与(Smke holder participation)”。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哲学必须注重向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股东的利益要求并不是公司最重要的目标,更不是公司的唯一目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不再将股东的利益要求看成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而是认为所有的拥有合法性利益的个人和团体参与到一家公司中都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收益,并不存在某一方的利益和收益要求比其它的参与者更优先。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美国29个州公司法变革背景中公司经理接受的“恶意收购”行为,其实质是股东获利而员工遭殃,公司员工长期积累的专用性资产受到损害。而据此修改公司法的事实说明,公司不应该仅仅对股东负责,而应该对全体利益相关者负责,必须考虑其行为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和社区)的影响。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其它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和贡献,股东在公司经营方面的作用就日渐式微了,而利益相关者的持续投入则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日益重要。

  第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只是股东的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也并非股东承担了企业经营的全部风险。事实上,离开了利益相关者的持续性投入,企业的经营活动就可能停止;只要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下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承担了风险,有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风险比股东还大。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曾经指出,“从大体而言,任何一个控制了这种‘共同专业化资产’一部分的参与者都可以套牢别的投资者,其办法是倘若他们无法满意的话,他们就威胁撤出其贡献”。正因如此,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应该以适当的方式与界定清晰的利益相关者来分享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且,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物资资本显得相对不再稀缺,而人力资本特别是知识资本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1978年,美国公众公司的财产、工厂、设备的帐面价值额占企业市场价值总额的83%。1997年末,财产、工厂、设备的帐面价值额占企业市场价值总额的比例不足1/3。

  第三,新经济时代I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必须要谨慎、积极地回应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一般来讲,如果某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威胁撤出其在企业中的专用性投资,从而迫使企业考虑其要求。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同一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也不一样,他们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紧急性也会有差异。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并不需要“等量齐观”,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理”才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利益相关者在无法得到企业及时、积极的回应时,很可能通过新型的媒体,如国际互联网来将其不满和抱怨加以扩散,由此对企业的形象和经营活动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企业在充分享用了新经济所带来的各种便利的情况下,也遭受到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美国管理学家克拉克教授(Clark)曾经总结了信息经济时代管理重点的10种可能转变,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哲学逐步得到应用的基础上出现的,也必将对新世纪里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通过剖析企业现有管理悖论的深层次原因,我们的结论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哲学必将发生转变,其核心将是为所有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团体创造出足够的财富和价值,并恰当地满足他们的利益要求,而那种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管理理念的确已经过时了。正如张春霖先生指出的那样,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理论模型和命题的局限性,从而使我们对企业的理解更加接近现实”。在新经济条件下,只有那些真正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才可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