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5

  (六)、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柳卸林(2003)认为,从中国国情出发,有五个关键因素:一个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创新结构体系;一个开放的、可利用全球利国内各种资源的知识获取体系;一个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面向创新管理的政府工作方式;适宜创新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仝允桓(2004)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育创新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赖于大量创新型企业的衍生、成长和壮大。培育创新主体的工作重点是培育创新型企业。二是构建创新网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所需知识、思想、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产、学、研等创新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机制联系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有利于知识、信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网络。二是完善支撑体系。包括专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风险资本筹集与运作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四是强化创新机制,包括创新资源配置机制,风险投资融资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合作创新机制。
  龚荒、聂锐(2002)建议,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采取五项主要措施,包括:培育提高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文化;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规划和政策法规;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科技园区;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七)、其他研究
  除上述研究外,区域创新政策研究也是一个研究热点。Asheim等(2003)在深入阐述有关中小企业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北欧区域集群和创新系统的大量案例,通过考察不同类型区域创新系统政策对促进北欧国家中小企业竞争力和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建议。Kyrgiaifni和Sefertzi(2003)认为,一项新的区域创新政策应该包括:知识创造和技术转移机构与实践;促进创新文化的形成;促进研究和创新的资金来源;促进有效的创新管理。针对前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都市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问题,Andersson和Karlsson(2002)研究了中小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问题,同时还讨论了中小地区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龚荒(2003)根据后发地区的特征,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应侧重以下方面:财税激励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中介服务系统发展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案例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如在国外有Asheim等(1997)对挪威国内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FranzTodtling,AlexanderKaufmnan(2002)对奥地利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Snag-ChulPark等(2003)对瑞典和韩国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比较研究;等等。在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中关村、长三角等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试图通过案例分析或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究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一般规律、经验和启示。  此外,有关理论还涉及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绩效评价、发展模式、创新环境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二、区域创新系统现有理论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区域创新系统概念1992年提出,1990年代后半段才开始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迄今虽然己形成不少文献和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较短,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一些重要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对于现有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陈德宁、沈玉芳(2004)作了一个简要评价,认为这些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仍存在较多的争议,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研究方法上,以表层的描述和分析为主,没有深入系统内部进行综合性的定性利定量研究;三是在中国,国外理论引进与吸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林迎星(2002)则专门指出了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认为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是我国创新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具体来说,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忽视区域创新系统的特殊性,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重视不够;二是没有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具体深入的分析,无法从理论上说清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三是缺乏系统、深入的区域创新系统专题研究,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操作的对策:四是局限于个体案例的经验总结和定性分析,没有总体性的定量分析,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难以使研究引向深入。
  展望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胡明铭(2004)提出可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一是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模式问题;二是通过创新障碍分析以及政策比较来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政策问题;二是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社会资本的培育问题;四是开展区域创新系统要素互动的定量研究,深入把握区域创新系统的状态和运行情况;五是结合国内实际,深入、系统地开展区域创新系统专题研究。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笔者认为,以上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评述与展望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但还限于抽象和宏观层面,尚需具体化,这样才能真正把现有理论的缺陷描述清楚,并有助于弄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就此,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从现有文献看,对于区域创新系统还存在着概念混乱的问题。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是继国家创新系统概念之后提出来的。目前学者们在多个层面上使用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如在国际层面上,有欧洲区域创新系统的提法;在省际层面上,有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提法;在更低的层面上,有某省、某市的区域创新系统;在最低的层面上,有硅谷、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等。在这些不同层面上,其创新系统的概念、结构、机制、功能等有何异同?如果不同层面上的创新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那么,用单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概念来统统涵盖适当吗?是否有必要提出其他的概念,如城市创新系统等,与这些不同的层面相对应?理清概念,是研究问题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区域创新系统界定为中观层面,看作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那么,它与宏观层面的国家创新系统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系统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彼此之间是如何互动的?现有文献较少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区域创新系统到底如何构建?比如,在后发地区区域创新系统能否从无到有,如何由弱变强?在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系统如何得以不断推进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功能作用和政策措施问题,都是很值得研究的。
  案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国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案例研究较多,但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似应回答以下问题:国内有那些较为成型的区域创新系统?其运行机制如何?系统绩效如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什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什么地位、发挥何种作用?如何不断推进和升级?其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如何?等等。
  比较研究也是经济和管理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一些国外学者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还较少采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条件下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从国外与国外、国外与国内、国内与国内,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落后地区与落后地区等等不同角度选择研究对象加以比较分析,以得出有意义的见解。
  目前的文献中定性的描述和研究较多,而定量化研究较少,这一点带来的缺陷是理论的说服力不大。定量研究可用以衡量系统内各创新主体的成本收益,可用以评价系统运行的整体绩效等等。
  总之,丰富和深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既涉及研究内容,也涉及研究方法。展望未来,可以说这一方向的研究方兴未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