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营销问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5

  (1)更新观念,采用合理的市场定位策略。作为毕业生要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情况,要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期望值。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都瞄准了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使得这些部门门庭若市,不堪重负,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景观。我们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只有当上公务员,吃上了“皇粮”或者到国有事业单位工作才算是找到了工作。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报考年龄的放宽使得竞争更加白热化,而几年的招录工作,使得公务员的队伍已经相对饱和。2002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进入各级党政机关的不足5%,地方院校可能更少。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应当把当公务员,吃“皇粮”做为自己就业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全部的目标,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俗话说“要骑驴找马,不能光脚乱跑”就是指一开始能找到“马”,能去自己理想的单位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不能去自己理想的单位,应当退而求其次,先骑驴再找马,先就业再择业。

  (2)注意产品生命周期,就业宜早不宜迟。企业经过艰辛的产品研制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总是希望产品尽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这就是个成长到衰退的过程。同样作为高校产品的毕业生也拥有一个一生命周期,在现在就业市场明显“僧多粥少”的情下,如果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豫不决,往往会失良机,等到就业黄金时期一过,由应届毕业生变了往届毕业生,那时候的就业压力将更大。所以不在意第一份的工作是否是最理想的,由于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说不定你今天认为是无聊没有前途的业明天可能就是最好的工作。因此,在能够早签约情况下尽量早签约,可以使自己的心早日沉下来思工作之后的事情,想想自己面对人生新的挑战时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采取促销策略,展示自我特点。大学生就面对数以万计的竞争者要取胜自然要突出自我的优所在,以此来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获得他们的注意因此近几年大学生普遍重视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参学生组织——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加强自己动手能力;以及高校流行的“考证热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同竞争者竞争时加重己取胜的砝码。现在用人单位已从对“全才”的需转为对“专才”的需求,许多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的技能情况,拥有实践经验、组织协调能力甚至一“偏才”的毕业生较同类竞争者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在某一方面享有特长,在寻找就业岗位时就要全力推荐,让他们知道你的优与长处和你加盟该单位能给他带来的变化,这样在别人竞争时,你就会明显处于优势地位。

  (4)明确优势,利用资源,主动推销。作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腼腆”是要不得的;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前,抱怨是毫无意义的。要通过亲戚、朋友、甚至于老乡、校友等关系网,以及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最新的需求信息,及时主动地推销自己。在掌握用人信息后,要向营销人员学习,把自己做为推销的产品,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这就需要毕业生通过在校时倾听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找一些资料“临阵磨枪”,找成功就业的校友咨询面试时的应对策略与经验等等方式来学习就业的方式与技巧。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重要的是要有备而去,要有信心。毕竟,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信心可以使你敢于抓住机遇。

  二、高校——市场营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个企业只管生产而不问营销。同样高校对于毕业生就业,也是责无旁贷。

  1.加强市场调查的力度,做出正确的市场预测。市场调查对于企业的营销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根据调查取得市场信息,对产品生产、预定价格,设计销售方案做出准确的变化,还可以利用它进行市场预测,从而掌握市场的动向与发展趋势。各高校应当有专人对就业市场中出现的变化进行专业的调查与分析,明确哪些专业市场就业率高,哪些低做出分析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大胆的市场预测,为学校下一年度的专业设置提供有力的论据,尽量使本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面临相对较小的同专业竞争者。

  2.加强信息服务,保证市场信息的准确传递。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中,高校的信息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服务措施。就业市场上的实践早已证明,条件相仿的用人单位,有的门庭若市,“吃得撑”,而有的无人问津,“吃不饱”,从而导致就业不充分,这都是由于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所引起。因此高校要给“产品”找到买家,就要想办法提供准确充足的用人信息(图2)。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