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和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10-22

  2013年,中国商品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商品期货合约18.68亿手,同比增长38.9%,国内交易量占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量的46.13%,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大商所、上期所、郑商所和中金所成交量分列第11、第12、第13和第19位。从具体期货品种来看,国内豆粕、菜粕、豆油和螺纹钢等商品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7月夜盘交易放开以来,黄金白银成交量猛增。近年来上市的焦煤、铁矿石和玻璃等期货品种交易活跃,获得了巨大成功。下一步应尽早推进原油期货上市,平抑中东原油的亚洲溢价,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时,继续推进其它期货新品种上市,优化期货交割库布局,培育期货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完善国内大宗商品交易体系。

  (二)逐步完善FICC业务链条

  FICC业务主要包括基础性债务工具(如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结构型债务工具(按揭抵押证券等)、利率与信用衍生品、货币和商品等系列金融产品和交易。由于相关性显着,固定收益债券及其衍生品、外汇和商品业务,构成了完整的FICC业务链条,成为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与国外过度创新不同,国内的FICC业务链条还不够完善。建议逐步放松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和外汇远期交易限制,允许条件成熟的证券公司从事跨境衍生品交易,发挥证券公司在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的做市交易功能,创新债券、利率、汇率及其系列衍生品,逐步扩大利率互换、国债期货和黄金自营业务,完善证券公司FICC业务链条,提升国内证券公司的竞争力。

  (三)打造国际化大型粮食集团

  长期以来,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立足集团化的大运营模式,通过一系列跨国投资和并购整合,从农场、种植园、种子、化肥到运输、仓储和加工等多个环节着手进行全球化布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结合期货交易,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国内粮食自给率已不足85%。面对严峻挑战,国内粮食企业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并购活动。以中粮集团为例,在国内整合了中谷、蒙牛和华粮等龙头企业,在国外控股了澳洲塔利糖业、荷兰Nidera和来宝农业等知名企业,产业链日趋完善。今后应再接再厉,打造国际化大型粮食集团,争取国际粮食定价权,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四)完善战略物资收储机制

  近年来,国内战略物资收储的规模和种类都有所扩大,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漏洞,如2003年的“中储棉事件”和2005年的“国储铜事件”,教训弥足深刻。目前,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价格,加重了下游加工企业负担。同时,受益者多为中间贸易商,农民获利有限,积极性下降,种植面积萎缩。基于此,2014年国内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农产品收储制度将逐步向直补农户模式过渡。从金属收储来看,国储局在铜价低位运行区间抄底成功,通过收储融资铜提高了铜储备水平。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稀土和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的收储机制,并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降低风险,提高收储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化解大宗商品融资风险

  贸易融资是国际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近80%的国际贸易采用了贸易融资模式。2013年国内大宗商品进口贸易中,贸易融资结算总额高达3万亿元。其中,以套利为目的,采取黄金、铜、铁矿石、大豆和棕榈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形式完成的贸易融资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2013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收紧银行的信用证融资业务,打压虚假贸易融资套利套汇。2014年初的大豆进口违约事件,就是上述政策实施后的市场反应。为进一步挤压信用证融资套利空间,建议继续严查信用证开立与买卖的真实贸易背景。同时,吸取钢贸坏账的相关教训,对联保联贷、仓单质押和保兑仓融资等信贷模式进行规范,有效控制供应链融资风险。

  注释:

  ①即来宝集团(Noble)、奥兰国际(Olam)和丰益国际(Wilmar)。

  ②即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

  ③世界官方黄金储备前5位分别为美国、德国、IMF、意大利和法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