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人生哲学之初探(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从上表的比较可见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所讲的十分相似,尤其是在精神上大家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认为人自己行为上(生命中的恶及烦恼影响)的偏失引至到生死轮回,最终的理想都是要在现实人生上好好修行,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最终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不过,在某些地方,如轮回的原因、轮回主体的具体运作及轮回的界域这几方面,佛教的论述是较柏拉图的要精密。佛陀所处的年代比柏拉图要早二、三百年,当时柏拉图有否机会吸收到佛教的轮回思想呢?[22]这有待历史学家去作进一步的考证。虽然,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的相比是较为逊色,但是柏拉图不竟是哲学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柏拉图能够以哲学的角度去探讨前世今生的问题,并为现实人生确立方向、价值和意义,这已是柏拉图哲学的一大成就,这亦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价值所在───起了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确立人生超升方向的宗教意义。
五)结论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可以放在过、现、未三世的时间框架中以生死爱欲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分析讨论。三世其实是处理三个主要的问题,在生死的交互循环之中引发了「生从何处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前者是生命的起源问题,后者是终极归向,终极关怀的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柏拉图提出了创造神创造之说,指出神不单创造人的肉体,还创造了人不朽的灵魂,亦对人的结构加以分析。对于生命的终极归向问题,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脱离肉体束缚而重返理型界永久实存的主张。在处理了生死及轮回的问题之后,便可安立现实的人生,突破生命的局限而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在现实人生中,柏提图提出「爱」与「欲」这一对概念,提出人人皆有欲望,如果沉沦于物质享受及欲望之中,生命必定会下堕并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相反地,如果人能够遏制肉体上的欲望、突破肉体的爱而将之升华为精神上的爱,透过哲学的追寻而获得智慧,把握真、善、美的埋型的话,生命必定能突破局限,层层升进,待灵魂完全得到净化后便可摆脱肉体的束缚而与永恒真实存在的理型界相契相入,进入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虽然柏拉图有关生死轮及超越解脱的思想没有佛家那么精密,但柏拉图不竟是一位哲学家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学说较佛教逊色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柏拉图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考而能起着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的宗教功能,这是柏拉图人生哲学成功及值得被肯定的地方。
参考书目
1.柏拉图着、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卷一、二 左岸文化 2003年4月初版
2.柏拉图着、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卷三 左岸文化 2003年7月初版
3.柏拉图着、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初版
4.柏拉图等着、刘小枫等译《柏拉图的会饮》 华夏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5.程石泉着《柏拉图三论》 东大图书公司 1992年6月版
6.曾仰如着《柏拉图的哲学》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8年4月2版2次印刷
7.汪子嵩等着《希腊哲学史》 第二册 人民出版社 1997年5月1版第2次印刷
8.傅伟勋着《西洋哲学史》 三民书局 2004年3月二版
9.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10.邬昆如着《西洋哲学史话》 三民书局 2004年1月增订二版
11.段德智着《死亡哲学》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4年8月初版一刷
12.冯沪祥着《中西生死哲学》 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1年2月初版
13.杨绍南着《人生哲学概论》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年3月初版第七次印刷
14.Alexander Nehamas & Paul Woodruff, “Plato’s Symposium”,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15.Brian Proffitt, “Plato within your grasp”, Wiley Publishing, Inc, 2004.
注释:
[1]转引自段德智着《死亡哲学》,页70。
[2]这五篇对话录分别为:《斐多篇》(Phaedo)、《斐德罗篇》(Phaedrus)、《会饮篇》(Symposium)、《国家篇》(Republic)及《蒂迈欧篇》(Timaeus)。
[3]见《顺治皇帝归出词》。
[4]参阅《蒂迈欧篇》,27C-36D。
[5]参阅《蒂迈欧篇》,40A。
[6]有关神造人的具体过程,可参阅《蒂迈欧篇》,44D-46C。
[7]引自王晓朝译《斐多篇》,64C。
[8]详见《斐多篇》,81B。
[9]详见《斐多篇》,80E-81A。
[10]详见《斐多篇》,82C。
[11]详见《斐多篇》,70E-72D。
[12]详见《斐多篇》,72E-77D。
[13]详见《斐多篇》,78C-80C。
[14]详见《斐多篇》,102A-107B。
[15]详见《国家篇》,611A-611C。
[16]详见《斐德罗篇》,245C-D。
[17]引自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48D。
[18]引自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56C。
[19]引自王晓朝译《斐多篇》,82A-B。
[20]详见王晓朝译《斐德罗篇》,248D-E。
[21]即突破自己的局限,从感觉经验开始层层突破,最后直接把握理型的真实。并且当自己的生命超升了之后,还返回洞窟救度其它人,教他们认识理型的真实世界。
[22]一般认为柏拉图的轮回思想是学习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一篇:列维:知识分子的使命
下一篇:[马克思恩格斯]人·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