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egwon Kim and Ernest Sosa (eds.). Metaphysics: An Anthology.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1999.ix.
[2] Steven D. Hales (ed.). Metaphysics: Contemporary Readings.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xv-xvi.
[3] 威廉·涅尔、玛莎·涅尔:《逻辑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页。参见王路:《逻辑的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9页。Logica的本意是推理的技术(technique of reasoning)。
[4] 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科学的世界概念:维也纳学派》,见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版,第443页,
[5]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页。
[6]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
[7] Auguste Comte. The Positive Philosophy. Freely Translated and Condensed by Harriet Martineau. Kitchener: Batoche Books, 2000.28.
[8]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6页。
[9] 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8页。
[10] 参见John Cottingham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Descart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 416.
[1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58页。
[12] 卡尔纳普在《世界的逻辑结构》中称之为“逻辑斯蒂”(logistics)。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书并不能完全归于卡尔纳普本人,毋宁说是维也纳学派早期代表作。(参见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13] J. Hamann 和赫尔德的对纯粹理性批判的“批判”(Metakritik)便是一例:“没有语言,就没有理性”,因此“理性就是语言,即logos”(Hamann)。(参见E. Mendieta (ed.). Karl-Otto Apel: Selected Essays , vol. I: Towards a Transcendental Semiotics.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94. p.92-3)。
[14]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20页。
[15]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5页。
[16] 罗素:《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年版,第34页。
[17] 同上。
[18] 卡尔纳普:《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见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页。
[19] 马赫:《感觉的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二版,第241页。
[20]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21] 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6页。
[22] 在《逻辑哲学论》中,从表面上看,存在着两种形而上学。一种是关于“我所看到的世界的”,一种是关于作为这个世界的界限的形而上学主体的。粗略的说,前者是事实的形而上学,而后者是价值的形而上学;前者是知识的,而后者是生命的;前者要奠定经验领域的基础,要为经验立法,后者要确立超验领域的意义,要为自我安身立命。前者是逻辑的,后者则在逻辑之外;前者是可说的,后者则是不可说的;前者是澄明的,而后者是神秘的。本文关心的是前者。
[23] P. F. Strawson. Individuals: An Essay in Descriptive Metaphys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eledge, 1959.p.9.
[24] P. F. Strawson. Individuals: An Essay in Descriptive Metaphys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eledge, 1959. p.59.
[25] “个体”(individus)最初是译希腊文“原子”(atom)的拉丁词,二者都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26] P. F. Strawson. Individuals: An Essay in Descriptive Metaphys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eledge, 1959. p.41.
[27] 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页。
[28] 有关讨论参见陈波:《奎因哲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9.1节。
[29] 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30] 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