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最高肯定公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永恒轮回”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下称《查》)体现了尼采哲学的一贯风格:对真理和生命的热爱。 
  尼采“永恒轮回”的思想与他对真理的热爱是分不开的——但他这种对真理的爱,或曰追求真理的意志,与《查》中批判的那种“求真的意志”有着根本的不同,两者延伸出来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 
  尼采的思想中,真理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要求事物必须呈现绝对的真,不能有一丝虚假。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宁要狄俄尼索斯醉的真实,而不要阿波罗美的梦境。他以孩子般的纯洁,竭尽全力走向真实,竭尽全力去揭示一个本真、原始的宇宙,不搀杂任何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的成分在内。 
  而所谓“求真的意志”所求之“真”,仅为“逼真”而已。在心怀“求真的意志”的人眼中,“万事万物均能变成人的想象之物、可视之物和感觉之物”,“世界本身应当变成”他们的“理性”、“形象”、“意志”和“爱”[1]。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图,自己希望的样子来解释世界——或者说,他们就是在把世界的存在当成解释自己、满足自己的工具——这纯属一厢情愿:灾难在人类的历史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因此,他们把世界看成“不可理喻的”和“非理性的”[2],他们无法“忍受人生”。 
  为了摆脱生之痛苦,他们设想出神、上帝,并意欲创造一个彼岸,一个“可以屈尊崇拜的世界”,作为“终极的希冀和陶醉”[3]——与此相对,现实的世界则是一个“永不完美的世界,一个永远矛盾的映象,缺憾的映象”,人是“受苦者”,“对于受苦者来说,无视自己的痛苦和失去自我乃是醉心的乐趣”[4],他们“蔑视肉体和尘世,他们杜撰天堂之事和对人的解救”,他们“逃避痛苦”,把“幻想投到人的彼岸”,妄图“摆脱肉体和尘世” [5]。 
  ——如此种种,都被尼采视为厌世、奴性、不诚实、忘恩负义和虚无主义,视为对尘世生命的毁谤。 
  尼采与这种彼岸信仰者是誓不两立的,他的“永恒轮回”与此针锋相对。整个《查》都是“健康的肉体在更诚实更纯洁地说话,这个完美的端正的肉体在叙说着尘世的意义。”[6] 
  尼采坚决否定“彼岸”的存在,他要把人的眼光拉回现实,拉回到真理上来。信仰彼岸的人渴望宇宙按自己的意图运转,而尼采则迫使自己理解并接受——“肯定”——宇宙的规则,他的永恒轮回思想正是这种“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肯定公式”[7]。信仰彼岸的人是弱者,“在软弱灵感的影响下,弱者肯定要胆怯和逃避现实”[8],而“害怕现实,也就是害怕真理”[9]。尼采,作为向真理和现实敞开的人,则通过永恒轮回学说“肯定消逝和毁灭”,“肯定对立和战争,肯定生成,甚至坚决否定‘存在’”,肯定“万物的绝对和无限重复循环”[10],继而肯定尘世生存的意义——因为人只能在尘世生存,一切尘世之外的东西都是虚无的,都是主观臆想。如果存在一个意义的话,这意义只能产生于尘世,而不是某种捏造的世界,任何人若想使生存有意义,都只能在尘世寻找,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既然无可选择,那么一切在尘世之外寻找出路的思想,便都成了的无用的谎言;一切在尘世之外建造天堂或所谓理念的许诺,都是在“不存在”中寻找“存在”的意义——还有比这更虚妄的念头吗? 
  是时候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真理一旦被隐瞒就会变得有毒”,而真理已经被隐瞒了这么多个世纪!查拉图斯特拉,这永恒轮回的教师如是教导人类:“凡在我们的真理中能打碎的就打碎吧,有些房屋尚需建造!”[11] 
  上帝死了,同上帝一道被假想出来的东西,也统统死了——它们原本就不曾存在过! 
  现在,只有尘世摆在眼前,尘世之后,尘世之前,仍然是尘世,万物的一切都只在这里发生,万物在永恒的时间内,演绎着相同的生存游戏,永远也无法从中拔身而出,“万物走了,万物又来,存在之轮永恒运转。万物死了,万物复生,存在之年永不停息”,“万物破碎了,万物又被重新组装起来;存在之同一屋宇永远自我构建。万物分离,万物复又相聚,存在之环永远忠于自己。”[12] 
  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倒霉了,那些渴望奇迹的人倒霉了——永恒轮回的学说最先击碎的,就是他们因之才能“忍受”目前生活的那些幻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教导我们: 
  “万物永恒轮回,我们也在其中,我们业已存在过无数次了。万物,我们,都是一个样。” 
  “存在着一个伟大的发展变化之年,存在着伟大之年的怪兽:这个年必然像沙漏计时器一样,一再重新转动,以便重新出发:—— 
  ——所以这些年是年年相似的,无论在最伟大之处还是在最渺小之处都年年相似;所以我们在每一伟大之年也是相似的,无论是在最大还是在最渺小之处,我们都年年相似。” 
  ——并无天堂在等着那些希望摆脱现世痛苦的人,那么,或许他们会说:“现在我死,消逝得无影无踪,瞬间化为乌有”,然而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那伟大之年“将再造我!我是属于永恒轮回之因果律的。”“我将回来,与这个太阳、地球,与这只鹰和这条蛇一道回来——但不是进入一种新的人生或更美好的人生:——我永远回到这相似和同一个生活,无论是在最伟大之处和最渺小之处全都雷同……”[13] 
  这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尼采对真理和尘世的肯定,它要求肯定者必须有十二分的诚实和坚强——甚至是“冷酷无情”,因为这真理是“冷酷的真理”,人们只有“不惜精力”,“具备冷酷无情的习惯”,才能“在冷酷的真理中感到精神愉快,思想快乐。”[14] 
  这真理被尼采作为一种“宿命论的观点”,毫无保留地接受:“把自身视为天命所归,无意‘改变’自身”。他的这种宿命论当然与宗教无关,也不是对命运的消极承受,他的“无意‘改变’”,指的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则的“伟大理性”,[15]这种“伟大理性”教导人们不可干超出能力之事:“别要求自己做不大可能的事”,因为“大凡干力不能及之事的人,莫不恶劣地虚伪。”[16] 
  真相已经大白,上帝、天堂等谎言已被揭穿,因此,那种“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堆里”[17],想跨入彼岸的想法,便无疑是在“要求自己做不大可能的事”了。它不但虚伪,而且会使沙堆中的头颅不自由,在虚幻的缠绕中虚度一生。为此,尼采教导人们:“不要再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堆里,而要使头自由,使这尘世头颅为尘世创造意义!”[18]如果我们想要使自己的生存有一个意义,我们只能热爱人世! 
  尼采由此展开了他对尘世的肯定与赞美:“我要像热爱太阳一样热爱人生、热爱所有深邃的海洋。”[19]我们要成为那些人,“他们首先不是在星球的彼岸寻找一个毁灭和牺牲的理由,而是为尘世而牺牲,使尘世称为超人的尘世。”[20]我们要成为那种高尚者,“他的作为应当像牛一样;他的快乐应是嗅闻大地的气味,而不是对大地的蔑视……他的鸣叫当然是对人间万事的赞美”[21],“我们也根本不想进入天国:我们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们要的是人间天国。”[22]他恳请人们“把飞逝的道德引回人间”,“引回到肉体和生命处:让它赋予大地以意义,人的意义。”[23] 
  然而,还存在这一种信念:持有它的人即便不把头埋进天堂这种沙堆,也要把头埋进另外一种沙堆,这些人虽无意于彼岸,但也同样虚妄,他们把一切意义都赋予了将来,“把过去的一切曲解为自己的桥梁”[24]。这里暗含一种把痛苦当作“生命的障碍”的想法:过去充满了痛苦,未来或许可以没有它——过去,还有即将成为过去的现在,就这样,在对未来“毫无痛苦”的向往中,在对痛苦的忍耐和克服中度过了…… 
  尼采告诫他们:“痛苦不可当作生命的障碍”,因为“你还会有痛苦的”,[25]万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