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其人其事(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之为存在者而言集拢干存在。“存在是拢集”一-是有所言说的拢集。16
海德格尔相信,一切哲学探索本质上必迂愚不合时宜。因为哲学要么远远超出当今,要么把当今回系到肇始之初。哲学不仅不会把自己弄得合时宜,它反倒是把时代置于自己的准绳之下。无怪乎哲学不可能立即听到呼应。如果有一种哲学竟变得时髦起来,那它要么不是真哲学,要么是被误解滥用了。海德格尔自己的哲学应属于第二类。
我们但运哲学之思,便辞别了日常诸务。尼采说:“从不中止对异乎寻常之事去经验,去看、去听、去怀疑、去希望和梦想,这个人就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话改写成学院句式:“哲学运思即是对异乎寻常之事的追问。”17这一追问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发问完完全全是自愿的;若说有什么根据,它便神秘莫测地基于自由。哲学可谓是“对异乎寻常之事的异乎寻常之问。”18
所以,哲学不可能像一门技术那样直接习得。我们无法直接应用哲学,也不能依其是否有用来判断它。但没用的东西仍可能是一种威力,甚至是唯一的真威力。一时得不到呼应的却可以正与一个民族的本真历史在至深处谐响,甚至作为这历史的先声鸣响。那不合时宜的自会有宜之之时。我们因而无能贸然判定哲学的任务是什么以及我们该从哲学期望什么。哲学之兴之进含者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只知道,在不多的几种可能的独立创造活动和人类历史的必要事业中,哲学是其一。哲学以思的力量开辟道路,拓宽设置标尺和等级的真知,而一个民族全靠这种真知在其历史精神世界中把握和完成自己的实在。这种知点燃一切疑问,从而威胁一切价值观而又使估价成为必需。
哲学这一类本质性的精神形态与其它形态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就难免暖昧而遭误解。这些误解虽古已有之,而今则主要由哲学教授们(海德格尔说:“由我们这类人”)促生。哲学教授们的业务是把古来的哲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项业务合情合理甚至不无用处。不过,它充其量只是哲学学术(Philosophiewissenschaft),虽然它往往充作哲学本身的样子。
在种种误解中,有一种是对哲学要求过多。这种误解以为,既然哲学的鹊的是找到万物的根基,而这一寻求以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为途月阝么,哲学就该为一个民族提供建立其历史与文化的基地。如此奢求哲学常与对哲学的贬低联抉。例如,人们说,既然形而上学无助于为革命铺路,所以根本不要理睬它。这简直就像说因为刨床不会飞就该把它扔撑。殊不知哲学从来不能为历史事变直接提供力量和机会。“原因之一是因为哲学家永远只直接涉乎少许人。何许?创造性的变革家改革家们。”19通过这些人,通过不可预知钠种种途径,哲学渐渐传播开来,直到某个时候降为不言自明之事为止。当然。到那时,哲学中的原始力量早被遗忘了。
另一种误解则曲解了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起作用。有些人认为,哲学为众生建设世界观也好,为科学建立原理也好,反正它该指导实际的和技术性的文化活动,使它们变得容易些,发展得快一些。殊不知,“哲学究其本性从不使事情变得容易些,反而是使它们变得更难些”。20这还不仅因为在日常领会听来,哲学传达方式怪僻甚至疯癫,而且更因为哲学把存在的重担重新加到人身上而使它的历史存在变得更重更难。但沉重却是一切伟大事业,尤其是民族伟业得以生盛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对事物的真知贯遗人的现实,才谈得上伟大的命运。
哲学与哲学家恒处矛盾之中。真理是整全;哲学家却是凡人。要么超凡入圣,要么放弃哲学。骄狂与谦卑活在每个哲学家身上。哲学不提供救治之方。所以,哲学探索并不在寻求某些确定的答案。“思中持久的因索是道路。”21海德格尔钟爱道路这一提法,他在讲课时常建议学生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探索之途而非所讲的内容上。他表明他所讲的道路就是老子的“道”:“一切是道。”22
对这条道路,海德格尔有百十种讲法。这是条神奇的道路,上下求索,前行后退。而偏偏借后退才能前行。前行却不是进步,而是行到最邻近处。这邻近带我们退后.退到开端处。他又说起这道路不像街道那样按计划笔直修筑下去。“我几乎要说,思钟爱于修建婉蜒奇特的道路”。23筑建者不但回到从前的工地,甚至回头回得吏远。海德格尔不仅从不谈已达到的目标,甚至经常直盲连思的道路还未踏上。从而就有“通向道路的道路”,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辅路”这些讲法。上节提到的海德格尔的著作,也常以道路为名称,如“林中路”,“路碑集”,“走向语言之途”等等。本书不准备专论海德格尔对道路的讲法,只在这里引用《林中路》的题辞来标识我们通往他的哲学的起点:
林中有许多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人迹不到之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
每条路各行其是,但都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一条路和另一条一样。然而只不过看来如此而已。
伐木人和管林人认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走在林中路上。24
注释:
1舍汉[Thomas J.Sheehan]主编:《海德格尔:其人其思》.Chicago,1981.第1页。
2枷达默:《学习哲学的岁月》.Frankfurt,1977,第213、233页。
3枷达默:《哲学解释学》,California, 1976,第7页。
4 《哲学论丛》第一期,Berlin, 1928,第 16-17页。
5伍德豪斯[R·Woodhaus]:《海德格尔批判》,Berlin, 1981,第117页。
6 《胡塞尔书信集》,1970,The Hague,第41页,1927.1.19倍。
7 《根据的本》首次发表于《现象学年鉴》1929年度增刊,第77一100页。除了刚提到的那篇简短引论.这是自《存在与时间》发表以后海德格尔第一次发表作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超趟概念和世界概念。
8 《外国哲学资料》第五辑,商务印书馆
9 《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拯救我们》,第194页。
10同上书,第194页。
11 《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拯救我们》,第202页。
12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74a。
13 《追问物的问题》,第3页。
14 《什么是那-一哲学?》,第30页。
15同上书,第46页。
16同上书,第46页。
17 《形而上学导论》,第15页。
18同上书,第15页。
19 《形而上学导论》,第12页。
20同上书,第13页。
21 《来自关于语言的一决对话》, 第94页。
22第94页。《语言的本质》,第194页。
23 《来自关于语言的一决对话》, 第105页。
24 《林中路》,扉页。
海德格尔相信,一切哲学探索本质上必迂愚不合时宜。因为哲学要么远远超出当今,要么把当今回系到肇始之初。哲学不仅不会把自己弄得合时宜,它反倒是把时代置于自己的准绳之下。无怪乎哲学不可能立即听到呼应。如果有一种哲学竟变得时髦起来,那它要么不是真哲学,要么是被误解滥用了。海德格尔自己的哲学应属于第二类。
我们但运哲学之思,便辞别了日常诸务。尼采说:“从不中止对异乎寻常之事去经验,去看、去听、去怀疑、去希望和梦想,这个人就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话改写成学院句式:“哲学运思即是对异乎寻常之事的追问。”17这一追问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发问完完全全是自愿的;若说有什么根据,它便神秘莫测地基于自由。哲学可谓是“对异乎寻常之事的异乎寻常之问。”18
所以,哲学不可能像一门技术那样直接习得。我们无法直接应用哲学,也不能依其是否有用来判断它。但没用的东西仍可能是一种威力,甚至是唯一的真威力。一时得不到呼应的却可以正与一个民族的本真历史在至深处谐响,甚至作为这历史的先声鸣响。那不合时宜的自会有宜之之时。我们因而无能贸然判定哲学的任务是什么以及我们该从哲学期望什么。哲学之兴之进含者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只知道,在不多的几种可能的独立创造活动和人类历史的必要事业中,哲学是其一。哲学以思的力量开辟道路,拓宽设置标尺和等级的真知,而一个民族全靠这种真知在其历史精神世界中把握和完成自己的实在。这种知点燃一切疑问,从而威胁一切价值观而又使估价成为必需。
哲学这一类本质性的精神形态与其它形态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就难免暖昧而遭误解。这些误解虽古已有之,而今则主要由哲学教授们(海德格尔说:“由我们这类人”)促生。哲学教授们的业务是把古来的哲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项业务合情合理甚至不无用处。不过,它充其量只是哲学学术(Philosophiewissenschaft),虽然它往往充作哲学本身的样子。
在种种误解中,有一种是对哲学要求过多。这种误解以为,既然哲学的鹊的是找到万物的根基,而这一寻求以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为途月阝么,哲学就该为一个民族提供建立其历史与文化的基地。如此奢求哲学常与对哲学的贬低联抉。例如,人们说,既然形而上学无助于为革命铺路,所以根本不要理睬它。这简直就像说因为刨床不会飞就该把它扔撑。殊不知哲学从来不能为历史事变直接提供力量和机会。“原因之一是因为哲学家永远只直接涉乎少许人。何许?创造性的变革家改革家们。”19通过这些人,通过不可预知钠种种途径,哲学渐渐传播开来,直到某个时候降为不言自明之事为止。当然。到那时,哲学中的原始力量早被遗忘了。
另一种误解则曲解了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起作用。有些人认为,哲学为众生建设世界观也好,为科学建立原理也好,反正它该指导实际的和技术性的文化活动,使它们变得容易些,发展得快一些。殊不知,“哲学究其本性从不使事情变得容易些,反而是使它们变得更难些”。20这还不仅因为在日常领会听来,哲学传达方式怪僻甚至疯癫,而且更因为哲学把存在的重担重新加到人身上而使它的历史存在变得更重更难。但沉重却是一切伟大事业,尤其是民族伟业得以生盛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对事物的真知贯遗人的现实,才谈得上伟大的命运。
哲学与哲学家恒处矛盾之中。真理是整全;哲学家却是凡人。要么超凡入圣,要么放弃哲学。骄狂与谦卑活在每个哲学家身上。哲学不提供救治之方。所以,哲学探索并不在寻求某些确定的答案。“思中持久的因索是道路。”21海德格尔钟爱道路这一提法,他在讲课时常建议学生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探索之途而非所讲的内容上。他表明他所讲的道路就是老子的“道”:“一切是道。”22
对这条道路,海德格尔有百十种讲法。这是条神奇的道路,上下求索,前行后退。而偏偏借后退才能前行。前行却不是进步,而是行到最邻近处。这邻近带我们退后.退到开端处。他又说起这道路不像街道那样按计划笔直修筑下去。“我几乎要说,思钟爱于修建婉蜒奇特的道路”。23筑建者不但回到从前的工地,甚至回头回得吏远。海德格尔不仅从不谈已达到的目标,甚至经常直盲连思的道路还未踏上。从而就有“通向道路的道路”,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辅路”这些讲法。上节提到的海德格尔的著作,也常以道路为名称,如“林中路”,“路碑集”,“走向语言之途”等等。本书不准备专论海德格尔对道路的讲法,只在这里引用《林中路》的题辞来标识我们通往他的哲学的起点:
林中有许多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人迹不到之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
每条路各行其是,但都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一条路和另一条一样。然而只不过看来如此而已。
伐木人和管林人认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走在林中路上。24
注释:
1舍汉[Thomas J.Sheehan]主编:《海德格尔:其人其思》.Chicago,1981.第1页。
2枷达默:《学习哲学的岁月》.Frankfurt,1977,第213、233页。
3枷达默:《哲学解释学》,California, 1976,第7页。
4 《哲学论丛》第一期,Berlin, 1928,第 16-17页。
5伍德豪斯[R·Woodhaus]:《海德格尔批判》,Berlin, 1981,第117页。
6 《胡塞尔书信集》,1970,The Hague,第41页,1927.1.19倍。
7 《根据的本》首次发表于《现象学年鉴》1929年度增刊,第77一100页。除了刚提到的那篇简短引论.这是自《存在与时间》发表以后海德格尔第一次发表作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超趟概念和世界概念。
8 《外国哲学资料》第五辑,商务印书馆
9 《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拯救我们》,第194页。
10同上书,第194页。
11 《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拯救我们》,第202页。
12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74a。
13 《追问物的问题》,第3页。
14 《什么是那-一哲学?》,第30页。
15同上书,第46页。
16同上书,第46页。
17 《形而上学导论》,第15页。
18同上书,第15页。
19 《形而上学导论》,第12页。
20同上书,第13页。
21 《来自关于语言的一决对话》, 第94页。
22第94页。《语言的本质》,第194页。
23 《来自关于语言的一决对话》, 第105页。
24 《林中路》,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