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畏惧与聆听 ——谈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对经验不同的道说及其意义(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erfahren]一词的原始意义的回声[黑格尔也许听到了这种回声]。”(17)但是海德格尔却认为黑格尔对经验感到了畏惧,“‘经验’作为伸展着的到达,这种‘到达’作为在场的方式,即存在[ειυαι]的方式——这看起来难道不是太冒险了吗?”(18)既然黑格尔认逻辑概念为万事万物的本质和根据,他是不会冒险,听凭神秘的努斯冲动摆布的;因此,他撤掉了《意识经验的科学》这个原来的标题,而代之以新的标题:《精神现象学的科学》。黑格尔这样的做尽管避免了落入经验怀疑论陷井的危险的威胁,但是,却遮蔽了前逻辑学的那种鲜活的“经验”的辩证冲动。海德格尔就是要让人们去关注因黑格尔逻各斯的专制而被掩盖的可贵的原始的“经验”回声。

??海德格尔对经验回声的聆听,实际上还唤醒了人们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经验乃是自然的意识与绝对的知识之间的对话。”[19]黑格尔在现象学中要完成的而且最终也完成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对意识的辩证运动经验中,由自然意识超升到自我意识、绝对意识,也即由经验的意识上升到超验的意识。具体地说,就是由感性确定性经由自我意识确定性,最终进入理性确定性,由“我们”认识对象,到对象由“我们”认识,再到对象就是认识,也即实体即主体,从而进入“无人身”的绝对知识。但是,黑格尔关于意识的辩证法是独白式的而缺乏对话。海德格尔却强调:“意识是作为自然的知识与实在的知识之间的对话的意识,”[20]这种对话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贯穿于意识辩证运动之始终,在意识辩证运动演绎的每一种意识形态上,在每一个真理绎站,这种对话都承担着并完成着对意识本质的聚集。在意识辩证运动的这种经验过程中,因对自身真理性的无限追求,从感性确定性到自我意识确定性,再到理性确定性,由于意识自身的“暴力”而不断否定着自己,“这种无限的否定性的基础乃是意识的对话形态向绝对概念的普遍的自行聚集,而作为绝对概念的意识就在其完成了的真理性中存在。”[21]正是在这一对话中,“意识在经验中获得新的真实的对象。”[22]这种新的对象是作为意识自身的真理性而发生的,而不能被看成是与认识相对的东西。进一步说意识的对话,是一种自我对话,无论是自然意识还是绝对意识都只是意识本身的一种变相,两者不可分离地在意识自身的辩证运动中聚集着,驶向自己的概念,实现着自身的真理性。实际上黑格尔对自然意识过度的打压乃至对经验的彻底遗忘这一做法,海德格尔对此始终持反对态度。

??海德格尔在对经验的原始回声的重新聆听中,他还于被黑格尔称为“绝对精神的墓地”的精神现象学的对话的结尾处:“它完了”[es ist vollbracht]!这一警句中,读出了黑格尔在尼采之前就说出的“上帝已经死了”[daβGott gestorben ist][23]的真正含义。经验是什么?“经验乃是自然的知识与绝对的知识之间的对话,”经验聚集了这两种知识,经验就是在意识不断显现中的各种形态的自我理解。因而“两者汇合在一起,被概念式地理解了的历史,就构成了绝对精神的回忆和墓地,也构成它的王座的现实性、真理性和确定性,没有这个王座,绝对精神就会是没有生命的、孤寂的东西。”[24]在海德格尔看来,黑格尔之所以认为精神现象学通达的乃是一条绝望的道路,是通向绝对精神的墓地,就在于,一方面黑格尔揭示出意识的不断自我否定的特性,因为“在这条道路上,意识总是丧失它的尚不真实的东西,总是献身于真理的显现。”[25]意识被绝对的力量撕裂开来而进入它的死亡中。另一方面,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科学乃是绝对之神学,它是“受难节中”的绝对之在场,在此绝对趋向死亡,因为它将彻底告别经验,进入一个彼岸世界即一个纯粹的阴影的世界[黑格尔语]、逻辑的世界。“上帝死了”!绝对在此[精神现象学结束处]超升了。因此,精神现象学成了绝对精神的墓地,此处乃经验的忘却与回忆交汇之场所。

??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与黑格尔不同,海德格尔在看到的不只是绝对精神的墓地,也不只是绝望,而更是从在场的存在者之在场的过程中看到了不在场的让存在者存在起来的存在,在这种绝望和虚无中就有希望,本真的东西,这种绝望、虚无本身就是希望和最为本真的存在,它护送着存在的到达。他说:“对人来说,没有什么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导引[导论],因为人的本质处于存在的护送中,就是这种护送本身。”[26]海德格尔不是在逻辑、概念中,也不是在经验的在场中,而是在不在场的意识辩证运动中,在经验的不断生成中,领略着意识的本性,护送着存在者的存在。意识的本性是什么?意识的本性就是对意识的辩证运动的绵延的经验。存在是什么?“我们自身在经验中存在,这种经验是我们存在本身的本性。”[27]意识只能以经验的方式存在,存在[Dasein]只能存在于对存在的到达、在场的不断的护送之中,存在就是护送本身。这就是海德格尔从黑格尔畏惧的经验中听到的原始回声。这一回声贯穿于海德格尔整个心路历程,成为他抗拒在场之在的压迫与诱惑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他对抗伴随在场之在而来的对主体的绝对主体性的凸现的思想武器,凭借这一思想武器,海德格尔始终反抗和批判着,由此而来的将一切对象化的主体一客体式的表象性思维。

??在海德格尔那里,哲学就是对经验的道说,也即行进在思想大道上的思想者将其自身所经验到的一段道路以其自己的方式道说出来,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的哲学家有着各各不尽相同的经验,但却都是对同一大道的经验,这大道正是护送着一切的一切到达在场的护送本身。



注释:

[1]、[5]、[7]、[9]、[10]、[11]、[12]、[14]、[15]、[17]、[18]、[19]、[20]、[21]、[22]、[25]、[26]、[27]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188、134、111、190、190、191~192、191、207、208、208、209、190、191、191、209~210、212、213页。

[16]《海德格尔选集》下卷,孙周兴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258页。

[2]、[3]、[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0、62、57~59页。

[23]、[2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31、275页。

[4]、[8]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0、71页。

[13]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1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