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可说即是说也——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向度(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在儒释道融合的理论背景下也十分重视直觉思维在把握性理和天道时的作用。王阳明在反对执着于名言的同时,也把注重之点转向与名言辩析相对的体悟,而从说到悟的转换之前提,则是道体与心体的沟通:“道无方体,不可执着。却拘滞于文义上求道,远矣……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无处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更有甚同异?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即知道、知天。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到,中国哲学思维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是整体的直觉了悟而非具体的部分的分析,体现在空间上,无有边际,涵盖宇宙万象;从时间上,它不是一天一时的点滴认识,而是人们借助经验,对宇宙万物本质的一种当下领会体认。这种“尽心”、“体道”、“由内反观”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社会、人生的思维趋向。

  三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从存在论的方式去了解天或天道,认为天道无可说即是说也。“天道无可说”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天道无言,另一方面天道难以用名言表达出来。而天道无可说即是说,无可说的天道通过人的活动而呈现出来,通过人的活动而赋予存在(天)以意义。同时,难以言说的天道,不能用概念思维来把握,而只能通过直觉思维来领悟、体悟天道。这种无可说即是说的天道观以及对天道的直觉体悟方式,显示了与西方传统哲学思维遇然不同的思维向度以及独特的把握存在(天道)的方式,在人类哲学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着自身存在的价值。

  第一,深刻地揭示了名言与天道的关系。天道与名言的关系是哲学史上的重大课题。中国哲学史上反复讨论名言的局限性,在一定意义上也表明了名言的重要性。一方面,名言具有敞开天道的作用,对天道的认识过程总离不开名言的规定与表达作用;另一方面,名言往往又有遮蔽天道的一面,名言所凝结的认识成果总是会作为先入之见而影响着人们对天道的把握。同时,在经验知识的领域,名言所达到的常常是天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及于此往往蔽于彼。当然,道本身虽超越名言,但走向道的过程并非完全隔绝于名言。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名言虽然是达到道的中介,却只具有工具的意义,因而不可执着。否则就会导致将名言绝对化的境地。而名言的绝对化或异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仅淡忘了人本身,也淡忘了人与自然在本原上的一体性,就是割裂人与“道”的本原的统一,就是使人自外于“道”。

  第二,重视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哲学从存在论的方式去了解天、把握天道,认为天意是通过人的活动而呈现出来,通过人的活动来彰显天的意义。从《周易》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再到宋明理学的“天人合一”、“天人一物”等,哲学家们感兴趣的都是建立起一个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宇宙整体统一模式,并以此作为认识事物的总的出发点。在这个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宇宙统一模式面前,中国哲人感兴趣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苦思冥想的是怎样通过对天地自然的体察来进一步省悟出平治天下之道,来进一步推测王朝兴衰更迭的命运以及人生的旦夕祸福。中国古代思想家几乎一致性地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求统治者应当从天地自然之理中得到济世安民之道的启迪。同时,中国思想家又往往通过把自然人格化,赋予天地以意志和情感,从人的生理变化规律和社会变迁发展来推测、比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这种天人相互类比、天灾与人祸相互贯通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于社会政治活动、仪式的举行和民间风俗以及行为的吉凶先兆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不同于西方传统思维的独特的方面。

  第三,强调知情意统一的整体把握世界的直觉方法。由于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和自然的整体统一,主体与客体的浑然一体,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把认知、意志、情感三者交融在一起来感知和领悟客观世界。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过程是和伦理过程、审美过程统一在一起的。主体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活动受着价值观念、情感结构的很大影响和限制,这与西方传统哲学追求智慧、追求真理的纯粹认识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西方人擅长以概念思维为本质内容的逻辑思维不同,中国人更乐于运用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比,直觉思维不具有清晰的逻辑形式,不经过完整的逻辑推理,抛弃一切逻辑思维所必要的程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而主要通过主体的内省来把握思维对象。由于直觉思维超越感性和理性,依靠心智直接觉悟,因而思维的速度快,使人们能够在问题丛生的境地中找到摆脱思维困顿的突破口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因而,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在人类思维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逻辑思维所不能代替的。这一点已受到现代思维科学的高度重视。

  当然,与西方传统哲学相比,中国传统哲学注重整体,忽视细节;注重“微言大义”,忽视概念的确定性;注重综合,忽视分析;注重定性,忽视定量。这就限制了形式化思维的发展。加上传统文化以封建伦理为思维核心的政治伦理本位观念从总体上影响和规定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内在结构,导致了那些不能给王朝统治带来直接利益的关于自然的学科以及数学、逻辑学的异常赢弱,从而阻碍了传统思维向抽象的形式思维的发展。传统思维这一缺乏严密形式化思维的思维特点直接给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带来笼统、模糊、武断猜测等不科学的成份,它使传统思维一直停留在类比性思维和经验性思维的水平上,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之中,从而大大地限制了中国传统思维的发散和深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