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转型的哲学脉络(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法”的名义强化了自身的存在,又促成了文学启蒙精神的退场。因此,将来文学启蒙精神的重建除了克服自身辩证法的缺陷之外,还必须从对“欲望辩证法”的解构和批判入手。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才能避免两种“辩证法”的恶性循环,走上新生的道路。

  ①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② 王岳川:《后现代美学转型与“后启蒙”价值认同》,《美学与文艺研究》第1辑。
  ③ 陈染、萧纲:《另一扇开启的门》,《花城》1996年第2期。
  ④ 《朱光潜全集》第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页。
  ⑤ 约瑟夫•祁雅理:《二十世纪法国思潮》,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0页。
  ⑥ 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页。
  ⑦ 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⑧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3页。
  ⑨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9页。
  ⑩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38页。
  11 韩东:《〈他们〉,人和事》,《今天》1991年第1期。
  12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195页。
  13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14 江讯:《“玩主”王朔》,《文学报》1992年5月14日。
  15 刘心武、邱华栋:《在多元文学格局中寻找定位》,《上海文学》1995年第8期。
  16 刘一秀、方维保:《男性的哲学:欲望故事与诚挚悲悯——评叶兆言的长篇小说〈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6期。
  17 参见拉斐尔:《道德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2-114页。
  18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著《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27页。
  19 科耶夫等著《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138-139页。
  20 哈维尔:《我相信什么》,崔卫平译《哈维尔文集》,内部交流资料,第207-208。
  21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 227-228页。
  2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9页。
  23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页。
  24 刁斗:《面对心灵的小说游戏者——刁斗访谈论》,《作家》2000年6期。
  25 唐文明:《现代人的道德追求》,《读书》1999年第8期。
  26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27 赵彦芳:《美学的扩张:伦理生活的审美化》,《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
  28 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1986年版,第21页。
  29 余华、潘凯雄:《新年第一天的对话》,《作家》1998年第2期。
  30 刘川鄂:《池莉热反思》,《文艺争鸣》2002年第1期。
  31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 225页。
  32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 225页。
  33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99-100页。
  34 夏辰:《“讲坛上的作家”系列访谈之一:王安忆说》,《南方周末》2001年7月12日。
  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33-234页。
  3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1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