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伦理思想的双重性及其冲突与调和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摘 要: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的道德原则(即“亲情”原则和“泛爱”原则)和价值理念(即宗族主义和普遍主义)。由于这两种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分别建立在不同的哲学立场(自然主义和个体主义)之上,所以,它们之间并没有一种逻辑上的推演关系。这就使孔子的伦理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双重性的特征。正是这种双重性,使得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在运用于社会道德生活时会遇到一种内在冲突。孔子是通过造成社会生活中道德评价和评价之后的行为的某种断裂而使这种冲突得以调和的。这种调和对于孔子的伦理思想本身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它固有的局限性。
  关键词:孔子;伦理思想;双重性;冲突与调和。
    
  从总体上看,孔子的伦理思想大致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在心理层面,它指一种“爱人”的思想情感;在具体的行为层面上,它指“恭、宽、信、敏、惠”等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在行为法则的层面上,它指被称为儒家道德黄金律的“忠恕”原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们认为,孔子的这种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伦理思想,蕴涵着双重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因而,它在处理社会道德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将会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冲突”,需要一种外在的“主观调和”。那么,孔子的“仁爱”伦理思想具有两重怎样的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为什么它会具有这种双重性?在什么情况下这双重的原则和理念会表现出自己的冲突?孔子又是怎样对它进行调和的?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出简要的剖析。
  
  一、孔子伦理思想的双重性
  我们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与他在不同情况下对道德所持的不同哲学立场密切相关的。为了揭示孔子伦理思想中的这种双重性及其原因,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勾勒出他的这种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伦理思想构建的基本思路。
  《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以下只注篇名。)何谓“孝悌”?首先,这里的“孝悌”更主要的或者说本质上是指一种情感。原因很简单:仁者爱人,无情何以成爱?其次,这种情感主要是指血缘亲情。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孔子对其伦理思想的整体阐述中清楚地见到。再次,这种能够作为仁之根本的情感不可能是习得的,而主要是那种有着某种自然或先天的来源的东西即属于人性的东西。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能够作为社会道德根本出发点的当然只能是那种大家都有(相近)的“人性”了。总之,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作为社会道德之根本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亲情,首先是直系亲属如父子兄弟之间的“孝悌”等天然情感。我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这显然是一种自然主义(或曰自然情感主义)的道德根源论。
  为什么孔子会认为人类的自然亲情特别是父子兄弟之间的“孝悌”情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生长点呢?或者说,为什么孔子在关于道德根源的问题上会持一种自然主义的基本态度呢?对此,孔子本人似乎并没有作出详尽的形而上的论证与阐明。但是,我们认为,孔子对这种伦理理论出发点的确定并不是出于主观的任意,而是有着深刻的形而上的理论前提的。这种理论前提实际上就是孔子时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主要是老子的自然主义哲学观。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自然主义的基本路向是由《老子》的论证而真正确立起来的。现在流行的《老子》版本最后“定稿”的年代或许晚于《论语》,但《老子》一书阐述的思想在老子本人那里已经基本成型或成熟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则是应当不成问题的。孔子出生和成名都稍晚于老子,他也曾慕名去拜访老子并以之为师,所以,老子自然主义的哲学思想影响孔子并在他那里得到某种程度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老子》(二十五章)言:因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在行为方式方面应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在老子看来,虽然“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法则,但所谓“道”的方式,也就是“自然”的方式。所以,人类的行为假如要“合道”或“得道”,实际上只要遵循“自然”的方式就行了。所谓“自然”的方式,无非是世间万物在排除了人为的干涉后的那种自身呈现方式,包括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方式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基本方式等。然而,老子论述的,主要是前者,即自然或道运动的基本方式。老子正是从道的运动规律出发来阐述人的行动之所以能成功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的。可见,老子在此所创立的,仅仅是自然主义的一般“行动哲学”。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