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修养与自我创新:晚年福柯的主体/自我观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而言,已是一种越界体验了,这让他在青少年时期觉得痛苦,一度企图自杀。成年之后,越界似乎已成为他的行为和思想的一个特征了。他在肉体方面继续在冒险,过着“危险的生活”。这方面他受法国思想家巴塔耶(George Batai lle)之“性爱越界”(erotic transgression)的启发。他认为“越界的观念对我们的文化将显得具有决定性,是它的土壤的一部份,如同矛盾经验在早些时候对于辩证思想一样”(引自Miller,1993:87,强调为引者所加)。性爱越界是一种含有极限意义的行为,突破习俗加在性行为上的束缚。在这方面福柯不但有理论,而且身体力行;或者更确切地说,他身体力行,并把力行的体验加以理论化。 

  ?福柯与犬儒学派 

  在古代哲学家当中,苏格拉底是福柯心目中(也是在他之前的尼采心目中)的一个典范,他后期也极为推崇塞内卡(Seneca)及斯多葛学派,一再援引塞内卡的著作,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作为“哲学乃一种askesis(修行或修养工夫)”的典型。不过在他生平的最后几堂课中,他不再谈论苏格拉底,也不再讨论塞内卡或斯多葛学派。1984年,从2月29日到3月28日,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用了整整五堂课来讨论犬儒主义及狄奥奇尼斯。而这也是他一生中教授的最后几堂课,他在同一年的6月25日去世。在讲这些课时,他语气铿锵,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论点大胆得常常令人吃惊。他不仅谈到了作为一个哲学家团体的犬儒学派(Cynic Sc hool),而且谈到了犬儒主义这个西方思想史上被忽视了的思潮,谈到了犬儒主义最伟大的人物狄奥奇尼斯(Diogenes),同时还含蓄地谈到,他自己实际上已经步上狄奥奇尼斯及其追随者的后尘,成了一个现代犬儒派。(Miller,1993:360) 

  ?虽然福柯对斯多葛学派(尤其是塞内卡)和苏格拉底极为推崇,但是他的思想特征及行为风格其实更接近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尤其是其代表人物之)--狄奥奇尼斯。福柯不同于流俗的越界行为在此找到一个先例。 

  ?狄奥奇尼斯(413-327B.C.)是柏拉图的同时代人,特立独行,甚至常常惊世骇俗。人称之为“发疯的苏格拉底”。他从不去探讨有关不死的灵魂和超验的明确观念,也不把智慧看作对某种“彼岸世界”的理性沉思,而只是努力地藉由过着“另类的生活”(other life),来实践自己的思想。后世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去问他有什么需要他服务的,他回答道:“走开,你挡住太阳了。” 

  ?像苏格拉底一样,狄奥奇尼斯也在德尔菲神庙得到了一道神谕,这神谕就是:“价值的重铸”(recoining of values)他认为这是神在召唤人们改变传统智慧,便开始踰越各种社会习俗和法规。他以动物的生活为人类的典范,以动物生活及野蛮人生活来反对希腊文明。因而他可以接受吃人肉和乱伦的行为。但在福柯看来,犬儒派生活方式最首要的标志,或许还是狄奥奇尼斯在大庭广众进行手淫的举动!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他曾批评他的老师安蒂斯泰尼(Antisthenes)未按照自己的学说来生活。(Coplest on,1962,vol.1:141)他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生活实践,而不只是一种论述话语。其次,狄奥奇尼斯经常在大庭广众下做任何事,包括吃饭和做爱。理由是吃饭、做爱等行为只是人的自然需求的满足,因而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可耻的,不须要偷偷摸摸或遮遮掩掩。 

  ?他会搜寻能满足食欲最简便的方法(他曾试过吃生肉),同样他会把手淫当作减轻性欲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他甚至对不能以同样简便的方法来满足饥渴而感到遗憾:但愿搓搓肚皮就足以减轻饥饿。(Foucault,1985:55,强调为引者所加) 

  ?简言之,他按照他的理念(以及理念的逻辑推论)来生活,而不管这种生活是否踰越了社会习俗的界线,甚至踰越了理性的界线(被人视为“疯狂”)。 

  ?狄奥奇尼斯毫不畏惧地探索了社会习俗和理性的界线,不管他的这种探索看起来有多么的“疯狂”。换句话说,狄奥奇尼斯把哲学看作一种极限体验场所,总是把思想推向它的断裂点--正像福柯一样。他用嘲笑、冲击和挑衅,对真实进行检验--这也正是福柯的风格。尤其是,狄奥奇尼斯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以此向受到他批判和鄙夷的社会提出了一个根本的挑战。(Miller,1993:362-363) 

  ?然而吊诡的是,狄奥奇尼斯另一方面又强调“一种积极的禁欲主义,以达到自由”(Copleston,ibid.)。换言之,自由是需要透过修行或锻炼来达到的。 

  ?他常常指出锻炼有两类,灵魂的锻炼和肉体的锻炼。锻炼必须两方面俱全才是完整的。他证明,从体操训练进展到德性是多么容易。在手艺和其它技术中,匠人通过实践使他们的手工技能炉火纯青。再者,从吹笛者和运动员的情况看,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获得多么高超的技能啊!如果他们能把这种努力转移到对灵魂的锻炼上去,那么他们的劳动决不会没有裨益的。他指出,在生活中,一切事情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有希望成功;实践能克服一切困难。 

  ?狄奥奇尼斯的确按照他的哲学来生活。他的哲学生活中的吊诡性,以及他一方面热爱自由,无视于风俗人情,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又强调锻炼,都和福柯类似,或许这也是狄奥奇尼斯吸引福柯的原因吧! 

讨论及结论 

  福柯晚年倡议关注自身及修养自我,不仅是他个人的思想转向,也可看到当代现实及思潮的问题。 

  ?首先,福柯的晚年转向和法国古代思想专家哈道特(Pierre Hadot)一生的研究互相呼应,哈氏在他的巨著《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中提出“心灵修养”(spiritual exercises)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哈氏研究希腊、罗马、基督教早期等的修养观,从中总结出来的。这个概念并不是哈道特发明的,而是基督教耶稣会创始人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使用过的,罗耀拉于1522年曾撰写一部书,书名即为《心灵修养》(中译本书名为《神操》)。如上所述,哈道特从四个方面来谈心灵修养:学习生活、学习对话、学习面对死亡、学习如何阅读。(Hadot,1995:81ff.)这似乎是相当传统、相当平常的一种谈法。福柯的自我修养观中有相当多非传统的成份:如强调极限体验、性体验、审美价值、自我的非同一性等等。但是在二十世纪末重新提出这个议题,其意义似乎不同。有人或许会批评说这是一种怀旧思想,想恢复古代的修养论。这种批评相对于哈道特比较适用,哈氏的修养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