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即主体:黑格尔哲学生长点辨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层面上看黑格尔也回避不了这种“同一”,因为正如列宁所说:

    “从来造成困难的总是思维,因为思维把一个对象的实际上联结在一起的各个环节彼此分隔开来考察。”

    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末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维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糙化、僵化。不仅思维是这样,而且感觉也是这样,不仅对运动是这样,而且对任何概念也都是这样。

    这里也有辩证法的本质。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着这个本质。[8](285页)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哲学要追求绝对的差异,那吗?我们可以说这种绝对的差异,离开同一的差异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且,即使存在,在表达上也不能表现出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不仅作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存在具有合法性,在思维方法上那种确认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由于来源于常识,依附于经验,因而在“实践——精神”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合法性。如果人们一定要从思维方式上完全根绝这种合法性,那人们就不仅不能描述运动,甚至连语言也无法形成。因为语言是在人类交往中产生的,因而同一性必然是语言的内在逻辑。如果完全抛弃这种“同一性”就会限入古希腊著名的克拉底鲁式的诡辩。我们总不能说,我们此时此刻在北京,又在华盛顿,又在莫斯科吧!至于黑格尔所说的包含着差异的“同一”并由此所展开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那绝对不是一种永恒在场的对超感性世界的追寻,黑格尔说的超感性的绝对观念是一种永恒流逝着的“精神实体”,如果一定要把永恒在场加在黑格尔头上,那确实是对黑格尔“文本”的误解。

    但是,在我国哲学界有的同志却认为承认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实践观(在剥离了它的唯心论外壳之后)在“劳动”和“实践”理论意义上的共生点就是对马克思哲学创新意义的遮蔽,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海德格尔式的贬低,把马克思拉到与黑格尔同一哲学平台之上。我以为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不仅在晚年马克思本人曾经谦虚地称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而且事实上,马克思《资本论》的内涵逻辑不仅在现实上是马克思四十多年对发展,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的精心研究的伟大成果,但在研究方法上却借助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马克思本人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他的研究成果也并不是完全从地面上的自生长出来,正如列宁所指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也不能离开人类历史文明的大道,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的确,马克思是历史唯物论者或者是如某些同志所说“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才是一个现代哲学家。”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种伟大发现之一,除了马克思本人对社会历史生活过程的深入地精心研究外,也不能否认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得到了某种启发。例如,在早期马克思是用“市民社会”的概念来概括社会经济生活过程的,而“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却直接源于黑格尔。当然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也作了一种唯物论的“法哲学”的颠倒,这个颠倒直接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同样是无独有偶,列宁在读黑格尔的著作时,在《哲学笔记》中曾多次指出过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已经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我想从中随便引出一段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列宁关于“黑格尔《历史讲演录》一书摘要中”,列宁是这样写的:
         
    “人为了自己的需要,通过实践和外部自然界发生关系;他借助自然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征服自然界,同时起着中间人的作用。问题在于:自然界对象是强有力的,它们进行种种的反抗。为了征服它们,人在它们中间加进另外一些自然界的对象,这样,人就使自然界反对自然界本身,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发明工具。人类的这些发明是属于精神的,所以应当把这种工具看得高于自然界的对象…… 旨在征服自然界的人类发明的荣誉是属于神的”(在希腊人看来)。 [8](348-349页)  
      
    黑格尔在这里已经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我以为除了最后那一段关于“自然界的人类发明的荣誉是属于神的”是胡说之外,其它的部份就是一种对改造世界哲学的要义的阐明。

    我们一般以为黑格尔只是一个哲学家,其实黑格尔对经济 学也进行过深入地研究,这样才可能使黑格尔在精神领域中阐发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使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有些同志一提到马克思哲学的创新,就一定要贬低黑格尔,或者认为有人赞扬了黑格尔就是贬低了马克思,遮蔽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创新,或者把马克思拉到了同黑格尔同一平台之上,难道我们的思维一定要在这种互不相容的二律背反中奔驰么?我以为我们之所以有我们,是因为我们有历史。当有人高度赞扬牛顿的伟大成就时,牛顿却说他只是在沙滩上捡石子的小孩子,他是站在其它巨人肩上的。为什么我们承认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就一定要贬低“形而上学”,甚至说马克思不仅颠覆了黑格尔式的形而上学,也颠覆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我以为在这一点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某些人与我们一味重复强调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的人要公正得多,葛兰西说:

    所有的东西都是政治,甚至哲学或种种哲学(参看关于意识形态的特征的评注)也是如此,而唯一的“哲学”则是行动中的历史,那就是说,是生活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解释德国的无产阶级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人的命题,而且人们可以断言,伊里奇[列宁]所展开的领导权的理论化和实现,也是一个伟大的“形而上学的”事件。[1](101页)     




    参考文献
    [1]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 仰海峰·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J] ,哲学研究,2002.(4)
    [3]姚定一:黑格尔论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列宁,哲学笔记[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