睨读中庸之5.1:鸢飞鱼跃与鬼神的如在(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鱼跃于渊’,喻善人所得。此引断章,故与《诗》义有异也。”
老子说“天长地久”,俗话说“天高地远”。然而天地就其自身的存在而言本无所谓长久和高远,它只是兀自存在着。存在,这本来无所谓长久和高远;只有如在才谈得上如……那样长久,如……那样高远。长久和高远是一种如……样子的状貌,一种洋洋乎的如在。
“引之者,言圣人之德上至于天,则‘鸢飞戾天’,是翱翔所得。圣人之德下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游泳所得。言圣人之德,上下明察。”天地的高远状貌乃是鸢飞鱼跃出来的,是诗人鸢飞鱼跃出来的,是圣人道-德上下明察出来的。
因此,《诗经》原文的道德含义(“恶人远去”、“善人所得”)和《中庸》引文的道-德含义(道-德指洋洋乎充溢天地的化育德能,而道德指善恶之别的规则)就犹如前面所分析的两个“洋洋乎”一样取得了“不必如本”的、“断章取义”的一致。这个一致并非一的一致,而是“从随之”的如的一致,是引出来的、用出来的、引用出来的一致。
因此,这种“不必如本”、“断章取义”的引用,本身也就是一个鸢飞鱼跃的道-德开辟行动和文-化立义行动。因为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的那样,只有断然跃出——这直接关联着死亡和语言——才能展开一个现象的、重影的、如在的生死世界和人伦空间。而只有在此纯属文/面幻象的如在世界中,那纯属不可能性的中庸才有必要以及才有可能在鱼跃鸢飞的上下颉颃中小心翼翼地敞开一个“渊渊其渊、浩浩其天”的巨大现象场域,以及使得这个现象场域化成为“肫肫其仁”的敦厚道-德。
--------------------------------------------------------------------------------
[1] 郑玄注“体物而不可遗”曰:“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
[2] 参见夏可君“解-读‘长城’:在残雪解读卡夫卡的光芒下”。
[3]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曰:“人之死,其神与形体,分散各别。圣人以生存之时,神形和合,今虽身死,聚合鬼神[鬼指死去的形体],似若生人而祭之,是圣人设教,兴致之,令其如此也。”
[4] 人生时情识谓魂,形气谓魄;死后情识谓神,形体谓鬼。
[5] 《论语·学而》:“孝悌其为仁之本欤!”
老子说“天长地久”,俗话说“天高地远”。然而天地就其自身的存在而言本无所谓长久和高远,它只是兀自存在着。存在,这本来无所谓长久和高远;只有如在才谈得上如……那样长久,如……那样高远。长久和高远是一种如……样子的状貌,一种洋洋乎的如在。
“引之者,言圣人之德上至于天,则‘鸢飞戾天’,是翱翔所得。圣人之德下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游泳所得。言圣人之德,上下明察。”天地的高远状貌乃是鸢飞鱼跃出来的,是诗人鸢飞鱼跃出来的,是圣人道-德上下明察出来的。
因此,《诗经》原文的道德含义(“恶人远去”、“善人所得”)和《中庸》引文的道-德含义(道-德指洋洋乎充溢天地的化育德能,而道德指善恶之别的规则)就犹如前面所分析的两个“洋洋乎”一样取得了“不必如本”的、“断章取义”的一致。这个一致并非一的一致,而是“从随之”的如的一致,是引出来的、用出来的、引用出来的一致。
因此,这种“不必如本”、“断章取义”的引用,本身也就是一个鸢飞鱼跃的道-德开辟行动和文-化立义行动。因为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的那样,只有断然跃出——这直接关联着死亡和语言——才能展开一个现象的、重影的、如在的生死世界和人伦空间。而只有在此纯属文/面幻象的如在世界中,那纯属不可能性的中庸才有必要以及才有可能在鱼跃鸢飞的上下颉颃中小心翼翼地敞开一个“渊渊其渊、浩浩其天”的巨大现象场域,以及使得这个现象场域化成为“肫肫其仁”的敦厚道-德。
--------------------------------------------------------------------------------
[1] 郑玄注“体物而不可遗”曰:“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
[2] 参见夏可君“解-读‘长城’:在残雪解读卡夫卡的光芒下”。
[3]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曰:“人之死,其神与形体,分散各别。圣人以生存之时,神形和合,今虽身死,聚合鬼神[鬼指死去的形体],似若生人而祭之,是圣人设教,兴致之,令其如此也。”
[4] 人生时情识谓魂,形气谓魄;死后情识谓神,形体谓鬼。
[5] 《论语·学而》:“孝悌其为仁之本欤!”
上一篇:飘逝的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