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到这境界,并真心忘而弃之。”[28]这一点在钟、吕内丹功法中没有,恰好是陈抟的“复归无极”所强调的。

命功与性功各自修炼的内容不同,修炼的指导原则也不同。张伯端说:“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但见无为为妙道,不知有为作根基。”道教历来强调无为,晚唐以来的内丹学派则多谈有为,这就遇到了怎样处理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的问题。张伯端根据内丹修炼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按照他的看法,在命功阶段是有为,在性功阶段才是无为。或者说,要以有为为无为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命功修炼耗时长,见效慢,所以张伯锻更强调积极有为。他在《悟真篇自序》中说:“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张伯端认为,在修炼的任一阶段,性与命都不能截然分开:“先就有形之中寻无形之中,乃因命而见性也。就无形之中寻有形之中,乃因性而见命也。”尤其是要把修心炼性贯穿到整个炼丹过程中,即把“外静内澄,一念归中,万缘放下”的“凝神定息丹法”“始终用之”[29]。质言之,性命必须双修。但强调性命双修并不等于时时刻刻都把二者同等看待,必须区分具体情况。一般而言,在修炼的早期,应该以命功为主,为后面的修炼奠定坚实的基础,再逐渐转向以性功为主。他说:“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他用“有作”、“实腹”代指命功,用“虚心”、“无为”代指性功,先命后性,以术证道。对此,他在《青华秘文·蟾光论》中说得更详细:“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安命,……所谓性命双修者,此之谓也。”之所以要“先命后性”是因为:“命之不存,性将焉存?”[30]命是性的载体,“先性固难,先命则有下手处,譬之万里虽远,有路耳。先性则如水中捉月,然及其成功一也。”[31]张伯端认为,先修性功未尝不行,但容易落空而收不到实效。这也是他的思想与禅宗有渊源关系却又不同于禅宗的表现之一。他针对受禅宗影响的人容易忽略修命的倾向强调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必须进行“有作”的命功修炼,补炼元精,打好基础后,才能进行“无为”的性功修炼,“以命取性”。

就性功和命功修炼二者的作用来看,张伯端更加看重性功。这是因为:其一,心性修炼是修道的更高层次。《悟真篇》说:“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只有通过修性才能进一步还虚得道。其二,作为修炼的下手功夫的止念入静,既是命功修炼的入手功夫,也是性功的修心之本。《青华秘文.下手功夫》说,静坐修炼要先行“抑息之道”,“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心动之后就会去追逐气息而扰乱修炼。只有心静无事,才能做到心息相依,神凝息定,心、神融于精气之中,耳、目之形与心两相忘,元性彰露而元气产生。其三,心性功夫直接影响着火候的把握。内丹修炼的火候把握是以神为体,以意为用,这要求修炼者有很强的心性调控能力。《悟真篇》说:“要假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依时采取定浮沉,进火仍防危甚。”《青华秘文》也说:“金丹之道,始然以神而用精气也。故曰神为重。”其四,心性中的品德修养是排除魔障,保证修炼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悟真篇》说:“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若非积行于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由天”指先天的条件和外在的机遇。“由我”指个人的主观状况和修炼上的努力。“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妥善地处理好内外物我各个方面的关系,确实是修道成仙的重要条件。其五,心性修炼对巩固修道的成果有直接的意义。张伯端在《悟真篇后序》中说,人们都因为妄情而执着于自己的生命,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祸患,如果不执着于一己之身,祸患又从何有呢?但是,“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实际上,仅仅修金丹是不够的,还要把对生死的执著破除,才能真正得“无为妙觉之道”。从性功的上述重要性出发,张伯端强调,在整个修炼过程中,必须以本源真觉之性为统帅,通过明心见性来体认形而上之道。道既作为性理存在于修炼过程中并指导修炼的进行,也作为修炼的目标指引着修炼的方向。到最後的阶段,金丹与道合二为一,金丹就是道。

张伯端的《悟真篇》在道教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千古丹经之祖,垂世立教,可与《周易参同契》并传不朽”[32],仅次于“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张伯端的性命理论,对后世道教影响深远。张伯端之后,他的再传弟子白玉蟾发展了他的性命理论。全真道北宗的性命理论同样受到张伯端的思想影响。到了元代,李道纯把南北二宗的思想作了综合,对明清时期的性命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的说来,后世道教的性命理论,都没有超出张伯端奠定的框架。



注释:

1、 对《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是张伯端所作还是出于后人伪托,学术界尚存疑议而无定论。这里仍然坚持传统的观点,肯定为张伯端所作。

2、 《悟真篇》中。

3、 《道藏》第20册第278页。

4、 《悟真篇》中。

5、 《悟真篇》中。

6、 《青华秘文》。

7、 同上。

8、 《金丹四百字·序》。

9、 《青华秘文》。

10、 《青华秘文·神为主论》。

11、 “天得乾道而积气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轻清之气以成天,重浊之气以成质(地),气质相交则道运而长久。

12、 《汉书·董仲舒传》也引用了这句话。

13、 《五行》。

14、 参见:《论衡》中的《龙虚》、《本性》、《论死》、《订鬼》等篇。

15、 《名为神诀书》《瑞议训诀》。

16、 《无上密要》卷5“人品”引《洞神监乾经》,《道藏要籍选刊》第十册,第16页。

17、 《神仙可学论》。

18、 《朱子语类》卷137。

19、 《朱子语类》卷59。

20、 同上。

21、 参见拙文:《周敦颐〈太极图〉与张伯端的关系》,《中华道学》1998年第1期。

22、 《青华秘文》。

23、 《悟真篇后序》。

24、 《青华秘文》。

25、 《金丹四百字·序》。

26、 《悟真篇序》。

27、 《悟真篇恰遗·禅宗歌颂诗曲杂言》。

28、 《青华秘文》。

29、《悟真篇·提要七条》。

30、 《悟真篇.自序》。

31、 同上。

32、 《悟真篇注疏原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