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对形而上学本原观的解构及其伦理意义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原观及其伦理意义 



  I.本原问题之为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西方哲学是以一个关于本原的命题——“水是万物的arche(本原/始基/本原/根据/原则)”——开其端绪的。所以哲学,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本原的追问与言说。乃至于,哲学首先就是对本原的思考和寻找。 

哲学首先就是对本原的思考和寻找。这一断言意味着,哲学始于对本原的追问并非偶然,而是本质性的。本原问题不是哲学的诸种问题之一,而就是哲学的本己问题。何谓哲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哲学之所以不同于且高于自然哲学(物理学)并成为第一级智慧者,乃在于它研究的不只是存在的某一个种,而是“万物最确定的本原”,[1]“我们(哲学家——引者)寻求的是本原(archai)和最高原因(aitiai)……”。[2]胡塞尔说:“哲学本质上是一门关于真正本原、关于起源、关于万物之本的科学。”[3]海德格尔也说:“哲学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世界、人类和上帝”,而存在者之存在从哲学开端以来就“把自身显示为根据(本原、原因、原理)”。[4]哲学之所以能从整体上思考存在者或把存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就是因为它把握了所有存在者的根据、本原——arche。“抱一为天下式”,[5]这个arche就是西方哲学的“一”,也正是这个“一”、这个“本原”使得所有存在者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勒维纳斯为了打破西方传统哲学所构建的“整体”而不得不诉诸于an-arche(非-本原)的原因。所以哲学非他,就是关于本原(根据、原则、终极原因)的“科学”,具而言之,就是关于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最终根据、变化之所以产生的最终原因、知识之所以可能的最初前提或原则的科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条关于本原(原则)的原则——根据律——才成了哲学的第一原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才说“哲学即形而上学”,也就是第一哲学。所以在其本己的、本质的意义上,哲学就是第一哲学:寻求最终根据、本原、原则的形而上学。所以我们说,本原/本原/根据/原则,一言以蔽之,那个arche,乃是西方哲学以及作为其本质形态的形而上学的基本词汇。 

由此,本原/根据/原则问题,也就成了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形而上学),无论经历了多少发展阶段,也无论有过多少不同体系,其所不同者,只是为此问题所提供的答案不同:或者是理念,或者是神,或者是绝对精神,或者是先验主体性,抑或是强力意志,等等。但它们之为哲学或形而上学,所面对的问题则始终如一,即:那使得……得以可能的最终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因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万物总有一个最终的本原,一个最终的根据,而且这本原、根据总可以认识、可以把握。 

但是,至此为止,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对哲学与本原之关系的总的规定上。在进行这种规定时,我们没有对本原本身进行探讨。本原虽为西方哲学的基本词汇,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基本含义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始终如一。当我们不断地用类似本原/本原/根据/原则这样的表达式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这个基本词汇本身所蕴涵的多重相互交织的含义,以及它在后来所分衍出来的不同形态。对此,我们必须稍作考察。 



  II.作为原因的本原 



“arche”,在古希腊本有两种含义:一是开始、发端、肇始之义,另一是政治上的权力、政府官员和统治之义。[6]正是这后一种含义后来演化出了“根据”、“原则”等义。但是,据语文学家考证,在这两种含义中,前一种含义要更古老,它在荷马那里就已出现。在荷马史诗中,动词archein就意味着引导、打开、开始,而并没有命令、权力、主宰等义。只是到了希罗多德(Herodotus)与品达(pindar)那里,这后一层意义才出现。[7]但是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是,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这后一种含义竟逐渐压倒乃至取代了前者而成了arche在哲学上的主导意义——这一点在希腊语的arche最终演变成拉丁语的principium时达到了顶点。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当泰勒斯等其他的早期自然哲学家说万物的本原(arche)是水或其他东西时,这个arche究竟只是时间意义的本原(开端),还是同时也已具有了支配、统治乃至根据、原则等意,这一点尚有争论。但到亚里士多德那里,arche作为一个哲学词汇已同时具备了“开端”与“统治”这两种含义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Reiner Schurmann甚至认为把arche的这两种含义在哲学上结合起来乃是亚里士多德的创新。[8]但是,这种结合是否也是arche的一种含义(主宰、统治)压倒乃至最终取代另一种含义(开端、肇始)的开始?无论如何,这种结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自觉。他在《形而上学》中在总结arche的含义时写到: 



“arche的含义有:(一)事物开始的部分,比如一条线或一条路,无论在相反的那一端。(二)事物最好的出发点,例如学习时,我们有时并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最容易学好的地方开始的。(三)事物从它的某个内在的部分首先产生的,比如船从龙骨开始,房屋从基础开始……(四)事物从某个不是它内在的部分开始产生,运动变化都从它开始产生,比如小孩是从他的父亲和母亲开始,而打架是从骂人开始产生的。(五)运动变化的事物是由于某个东西的意志而产生运动和变化的,例如城邦的统治,寡头政治、君主政治和僭主政治,也都被称作archai,技术也是这样,特别是建筑术。(六)由于它而开始认识事物的,也叫作本原,比如,假设是证明的开始。原因(aitios)也有这么多含义,所有的原因也都是本原[即本原——引者]。所有的arche有个共同点,它们是事物的存在、产生以及被认知和说明的起点;但它们有的是在事物以内,有的却是在事物以外的。所以,作为arche的本性,[9]它是事物的元素,事物的倾向和选择,事物的本质,事物的目的因——因为‘善’和‘美’是许多事物的知识和运动的起点。”[10] 



从这段对arche之含义的总结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几个重要信息:一、亚里士多德已明确认识到arche的含义中包含了“统治”这一意义,比如在第(5)个含义中。二、他指出,在存在、变易(事物的产生、运动变化)和认知三个领域中,都存在arche:“所有的arche有个共同点,它们是事物的存在、产生以及被认知和说明的起点”。具体地说,在存在中它是开始(begin)并主宰万物的实体(或始基,substance);在变易中它是原因;在知识中它是认知所依赖的前提。[11]由此,这样一种arche,就成了“事物的元素”、“事物的本质”,最终成了“事物的目的因”。它是在事物的分析中不可还原或不可归约的最后的因素。 

但在这段话中,更为重要的是它所传达出的第三个信息:即arche被等同于原因(aitios),或原因被等同于arche:“原因也有这么多含义,所有的原因也都是本原(arche)”。Arche转变成了原因。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思想史后果的转变。正是由于这一转变,亚里士多德对arche的解释与他的四因说重合了:在他之前的哲学家们对于本原或本原的追寻成了对原因的追寻,成了对终极因、第一因的寻找,而他的四因说也正是对那些在他之前的各种关于本原、本原的学说的一种因果性的重新解释:米利都的哲人们追寻到的是质料因,毕达哥拉斯追寻到的是形式因,恩培多克勒追寻到的是动力因(爱与恨),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追寻到的是目的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四因的经验从何而来?显然,它主要来自于对变易的经验,更准确地说,来自于对人类的制造活动的经验:只有在制造活动——如建筑:它之为architect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