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文艺理论与一切理论一样,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理论必须立足于当今我国的现实,特别是当今现实人的生存状态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一切外来的理论只有当它符合我们当今的现实需要,才有可能在我国扎下根来,并为我们的理论所吸取和融化。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出现于西方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理论,显然与我国当今的现实是完全脱节的。因为我们当今还需要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还远没有像某些学人武断地认为那样已进入“消费社会”,并要求我们从“一个迥然不同于前消费时代的新语境”(16)来考虑文艺问题。所以,后现代主义理论即使在西方社会还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一旦进入我国,由于文化语境的不同,它的意义也就发生了变化。何况,它们所倡导的那种反本质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只具破坏性、颠覆性而缺乏科学性和建设性的理论,而只是作为一种“策略”在被人们所利用。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对于文化主义支持“最有力”的事实,也是使文化研究为不少青年学者所认同和接受的原因,无非是当今我国城市生活中消费文化的畸形发展,这种消费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私人生活空间的需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为大众排遣工作之外的余暇时间”,又为国家增加税收;但由于我们前文所指出的它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若是我们把它当作一种文艺发展的方向来提倡和宣扬,那不仅只是对现状的媚俗,而且还能把人进一步引向物化和异化,它会使人为追求享乐而忘却了自己生存的真正意义,而失去了生存目的的人生总不免是空虚而痛苦的,这样,它就把人引向像马尔库塞所说的一种“痛苦中的安乐”,一种“不幸中的幸福感”(17),那岂不是理论的一种罪过!所以,真正的理论从来不只是描述现状,它还需要发现规律、指引方向,它不只是为了“说明世界”,而且是为了“改变世界”(18)。因为现实既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理论家的使命就应该根据对现实规律的认识,在现实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承担起对现状进行反思和评判的作用,它不应该只是俯就现状、讨好现状,跟在现状后面发言,就像黑格尔所说的,“要等到白天结束后才起飞的密纳瓦(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罗马名字)的猫头鹰”(19)那样;而应该走在现状的前面,应有必要的前瞻性和超越性,因而它总是带有某种乌托邦的性质,这种“乌托邦的性质就在于它为可能性开拓地盘以反对当前事态的消极默认”(20),不断推动人走向自我超越,社会走向全面进步。
所以,不论从那一方面来看,我觉得文化研究都不可能成为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当代形态”,审美永远是文艺之所以是文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品格!
(1)道格拉斯·凯尔纳:《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的错位》,《问题》NO.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93页;
(2)《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1期;
(3)《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世界性文学审美特性之变革》,《河北学刊》,2003年5期
(4)(6)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52页,第165页;
(5)《论“新世纪文化”的电视文化表征》,《文艺研究》,2003年3期
(7)(9)(14)《正在消失的乌托邦》,《文学评论》,2003年3期;
(8) 孟繁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及生产》,《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1期
(10)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32页;
(11)(13)康德:《实用人类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第2页,第133页;
(12)雨果:《莎士比亚论》,《雨果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169页
(15)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页;
(16)《消费社会:文学研究的新语境》,《比较文学报》,2004年8月15日,第11版;
(17)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18)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页;
(19)黑格尔:《序言》,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