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治”思想的现代价值(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7-20

  3、“德主刑辅”主张

  我们今天所说的“以德治国”大体上就是孔子所谓的“为政以德”。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在这里,孔子用自然现象来比喻社会政治生活,认为如果国家的领导者施行德政,那么老百姓就会像众星一样拱着他。孔子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的,“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孔门论政主德化,因政治亦人事之一端,人事一本于人心。德者,心之最真实,最可凭,而又不可掩。故虽蕴于一心,而实为一切人事之枢机”[5]。孔子认为政治领袖要有德性,有德性才能行德政。另外,孔子还强调“孝”在德政中的重要作用。“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在家行孝悌有条有理,这也是从事政治;在家有德性,为政才有德行。这也符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逻辑。

  在孔子那里,“德”是第一位的,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但这并不等于说孔子不注重刑罚的作用,只不过是孔子坚持“德主刑辅”的为政之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比较了两种统治方式,一种是“刑罚”,一种是“德治”,认为两种统治方式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知耻心”,其政治理想是主德化,主礼治。对孔子来说,“道德教化对于社会的真正稳定而言比刑罚还重要,因为仅仅以法令引导民众,以刑罚规范其行为,民众只是求得免于法的刑罚,却没有羞耻之心;而如果以道德来引导民众,以礼来规范其行为,那么民众就会因为有羞耻之心而不会做不符合道德或者不符合礼的事情,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行事”[6]。“为政以德”,施行仁政,反对暴政,是孔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可以说孔子的“德政”奠定了儒家政治哲学“仁政德治”的重德传统。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安居乐业而又尊礼重德,就会推动社会和谐运行。

  二、孔子“德治”思想的基本功能

  孔子的“德治”主要是指统治者利用德性、德行去教化、感召社会成员,其实质是以道德为根基的儒家人性论。孔子“德治”思想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化功能

  “德治”是以道德规范为本,强调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功能――教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德治”的教化功能就是道德的教化功能,“道德教化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其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中国古代独特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决定了道德教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7](P77)。一言以蔽之,道德教化就是要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使社会成员认同并遵守既有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规范,以实现社会的和谐运行与良性发展。这就要求,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国家政权的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一方面要“以德为根”,要自身有德;另一方面要用“德”去感召广大社会成员,使他们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用“德”来规范自身的言行,进而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孔子主张“德教为先”的教化思想,其教化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兴衰。因此,“德治”的教化功能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化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来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维护社会统治和社会秩序的具体要求,是利用道德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教育形式。“作为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形式,总是要受到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支配。教育本身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在古代中国,教育活动要从属于封建政治需要。因此道德培养居于教育的首位。”[7](P77)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德治”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治理良好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几乎是不可能的。鉴古而知今,充分拓展“德治”的教化作用,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和接班人,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2、规范功能

  “德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它的规范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形式的主观性。“德治”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使社会成员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个体首先将“德治”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行为标准,然后将内化的道德品格外化为个体的实践活动。这种“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既是个体主观情感的写照,又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展现,因而其表现形式具有主观性。其二,内容的客观性。尽管“德治”的规范功能在其表现形式上具有主观性,但在其内容上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身的规范要求,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价值规范等。这些规范有的是其所处的社会形态所独有的,有的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德治”的规范功能主要是对社会起规范和引导作用,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是社会主义德治观的基本要求。德治的规范功能,有助于建立起合理的价值规范体系,为社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互动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3、引导功能

  “引导”简而言之即为指引和导向。“德治”的引导功能就是要发挥“德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作用,用道德来指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政治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德治”的一些价值标准和行为引导,如倡导仁政,反对暴政,建立合乎“礼”的道德规范,以及重德爱民等。“德治”要做到崇尚仁德,发挥引领功能,首先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有益成分。一个民族德行的养成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决定了民族德行的形态,而民族德行是民族道德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发挥“德治”的引导功能,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其次,还应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结合起来,只有将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价值与当今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发挥“德治”的时代价值,释放“德治”的现代光辉。“德治作为治理的多元事实或社会控制的多元格局的一种治理力量和存在形态,它在事实上是一种社会人文价值观的历史积淀,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而不仅仅是一种一事一治、一时一管的战术性管理。”[8]因此,“德治”的意义不仅是引领社会的风向,而且是社会发展战略的终极关怀。一个健康的社会形态,一定是道德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今天,面对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社会现实,必须充分发挥“德治”的引导功能,用先进的、符合时代潮流的道德规范引导社会的健康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