⑸ 数据调阅和下载管理点:分析各类数据的使用保密级别,制定各级使用权限,明确审查数据安全部门,保障数据调阅、下载安全有序。
⑹ 数据更新管理点:动态更新是信息资源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现势时代性的主要途径。建立灵活多样、针对性较强的动态更新机制,是各类数据满足城市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的保证。
3、高效流转体系的建立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根据南京市规划局日常管理模式特点定制了流转体系,现以框图形式举例表示,见图2。
图2 南京市规划局数据流转体系框图
六、完善的体系,健全的架构
1、体系的组成
对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运作,需要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网络支撑平台、软硬件平台、各种数据所组成的数据库以及为了保障信息资源高效流转而建立的应用系统。
2、建设的总体思路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相应的数据标准体系、安全体系以及组织保障体系为前提,以网络支撑平台、软硬件平台为基础,以6数据库为核心,以10个应用系统为具体表现形式,其具体关系见图3。
图3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信息资源体系架构图
3、体系建设的风险分析
在信息资源体系建立过程中,计划立项、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论证、系统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带来的风险。
首先是技术风险,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系统刚刚建成就面临淘汰的风险;其次是协调风险,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与系统的应用部门、最终用户之间的需求一致性的风险,项目承担单位与系统开发方及数据生产单位之间的协调风险,项目招标的过程风险;第三是执行风险,项目资金不足往往影响系统的正常实施,项目开发人员的变动也会造成系统核心技术无法掌握和交接,此外,由于需求的变化还会导致项目系统结构大调整甚至形成项目无限期延期的风险。
4、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城市规划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对现行制度的创新。它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人们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涉及利益的调整、工作的协调与业务的重组,其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体系建设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规划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机构、制度、人才和经费保障。
七、信息的共享,良好的服务
数据信息收集、整合、建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用户使用,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整合后的城市规划信息数据的效用,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内容丰富、资询准确的城市规划数据。信息共享服务的对象涵盖城市的多个层面,整合后的数据信息主要面向规划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办公、规划编制单位的设计修改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研究,同时兼顾政府、企业、市民对信息咨询及技术服务的需求。针对服务对象建设综合有效的信息管理办法与共享途径对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极其必要的。
1、数据服务与分发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个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统一管理信息数据,并履行数据的分发和服务职能。在部门内部的数据共享与分发工作中,数据管理中心除了采用纸质打印、光盘刻录、共享拷贝等常规方式外,还可根据各类数据的调用规定和用途量身定制电子数据服务管理系统。最终形成“检索方便、调用留痕、沟通顺畅、反馈及时”的网络化数据服务和分发途径,提高工作效率,辅助科学决策。
当面向社会外界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时,数据管理中心开辟对外服务窗口、建设规划在线网站,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公示规划成果、举办展览讲座、设立咨询热线、开发触摸屏查询系统等途径将规划信息资源共享给社会,以达到“公开政务、服务民众”的目的。
2、发展前景
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整合后的信息只有通过共享、使用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目前信息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随着“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市建设、生产布局、招商引资、市民生活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的需求已从静态需求发展到动态追随,因此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服务平台、丰富提炼技术、保障共享安全、培养专业队伍、消除信息孤岛已刻不容缓,需要信息化工作人员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八、结语
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数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包括每一位信息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规划信息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制,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大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保证数据流转正常运行的长期的维护、更新和增值机制,树立创新意识、加强产、学、研结合等措施来保障。
最终通过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体系的建设,我们期望能建立“以基础地理数据为支撑、以政策法规规章为指导、以编制成果数据为依托、以审批结果数据为参考”的规划工作框架,真正实现城市规划事业“图文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流转更新实时化、数据管理人性化和政务办公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