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数学认知水平(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3. 暴露思维,自我调控
  “数学的发展并非是无可怀疑的真理在教学上单纯积累,而是一个充满了猜想与反驳的复杂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预见性较差,许多学生对问题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较弱,也经常出现“思维短路”.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变灌输式为探究式,变讲解式为讨论式,在探究与讨论中,学生交流思路与策略,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能从中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现或发掘的潜能.
  首先,教师在例题的分析中,要时时处处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努力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特别是要重视歧路的剖析,有时教师可故意出错,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看看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解题方案,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困难的方法.
  题组由易到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思维经过探索、调整和深化的训练,不仅学会了挖掘习题本身蕴藏的内在规律,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事实上,在解题教学中,类似上述习题的处理是很常见的,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加强训练,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易于提高的.
  4. 正确归因,自我评价
  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困难学生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既不是由客观的能力水平决定的,也不是直接由不良的学习成绩决定的,而可能是他们将不良的学习成绩归因于学习能力差的结果. 归因方式会直拉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能保证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断激发起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归因将会发挥完全相反的作用. 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数学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学习时间安排不当、方法欠佳、数学练习做得少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其次,要训练学生避免消极的归因,不把数学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学习能力差、运气不好、数学内容太难、教师讲得不好等自己很难控制的因素.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争取建立一种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②每节课留给学生“自我表现”的天地,对学生采取全面、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③让学生每天写学习记录,尽量使学生经常去领悟自己学习进步或退步的程度,以便获得经验和教训;④让学生对考试成败进行分析,养成自己监测学习的习惯. 后三个训练可以重复进行. 总之,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不仅锻炼了学生思维品质,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情绪,个性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5. 情感交流,自我激励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把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最终简化为考试分数,引发了不少学生学习的苦恼、焦虑和其他消极因素,从而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
  首先,应重视课堂中的师生沟通,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 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在这一过程中,它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不断地进行自我管理、调节与强化,为学生的“自我表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其次,应在作业和试卷中进行情感信息交流,主要是写短评.学生作业中出现新的思路,教师写上“好”字评语,试卷上出现新的解法给予加分鼓励或全班表扬,练习完成质量好的,写上“再接再厉”等评语,这种交流可不断激励学生做好每次作业,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不断地激励自我,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