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有别于大学扩招前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单位既定、岗位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也相对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往往被忽视。随着就业市场化变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扩大、职业发展路径多元化、就业机会与挑战并存,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对大学生大学学习与发展、求职就业至关重要。而规划不足将导致大学生缺乏发展目标与动力,进而难以在大学期间储备充足的专业知识、社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导致社会竞争力不足。
3.意志品质有待提高
由于大学生就业中主体性地位日益凸显,大学生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对于实现步入社会、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十分关键。而每年流入市场的大学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岗位的增长相对有限性、多元化的岗位匹配需求及大学生自身求职能力的渐进性决定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石沉大海”、碰壁、挫折或是失败,一部分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放弃努力、忽视机会、回避就业的现象,这些都是意志力不足的表现。
三、现状下职业发展课程策略
大学生就业问题由多方面因素形成。随着就业市场化日益深入,针对就业主体大学生的高校职业发展课程从无到有,在各高校课程设置中逐渐系统化、全面化,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现状下职业发展课程策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个别化教学目标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对于职业发展课程的核心诉求是不尽相同的。在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专业背景、基本认知和意志品质特征,清楚地知道通过教育的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培养怎样的态度和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总体目标;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起始学习状态与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做到基于总体教学目标的个体聚焦。
(二)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简单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无法适应职业发展课程所指向的就业方向多元化、职业发展多元化、学生个性多元化这三方面需求,因此,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应善于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去实现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知识技能的消化吸收、情感意志的内化升华。
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摄取课程相关知识和经验,在课堂中通过研讨、启发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头脑风暴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策略、就业中的特定情境处理、创业等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跳脱“框架思维”,在思维碰撞中寻找潜在的“合适”方案;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案例中剖析关于正确自我定位、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简历制作与投递、面试技巧等问题;运用情境体验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与社会互动
由于课程内容直接指向大学生就业、职业的规划与发展及其在大学阶段的认知、情感、节能、意志的储备和养成,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必须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环节设置时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任务认领、研讨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逐步明晰自己的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预演职业发展中的各种情境,从而摆脱学生“要我学”的心态,真正把职业发展规划作为一项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事来对待。二是课堂与社会的充分互动。教师要将课程延伸至教室之外,合理调动人力、经验等各种社会资源,指导学生通过职业调查、职场人访谈、面试实战、外请职场导师、招聘会体验等形式加强课堂与社会的互动性,营造宽松的体验学习氛围。
(四)强调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过程,正如教育的延时性一样,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的新的认知、体会与实践探索,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此外,对于教学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教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时时总结反思,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