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而如今在高职院校学生所表现出的厌学情绪与风气又特别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因此,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阐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并试着探索统筹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发展与措施,将学风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和长期建设,才能真正使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探讨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争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的品位,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高职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由于受学生素质差距加大、高职院校扩招后内部资源的配置不均和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就成为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何谓学风?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定义为: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而我们一般讲到高职院校的学风则主要是反映高职院校教职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何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器物设施中体现的特定的人为精神。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普遍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观表现
  平时当我们说到班级的学风恶劣的时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很低,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厌学情绪和风气。然而,尤其令人忧虑与苦恼的是,今天的这种厌学情绪和风气,又特别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严重性与普遍性,此景此景不仅与我们民族苦读励志的优良传统相差甚远,也和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最初十几年的情景恰成鲜明对照。这种普遍的厌学情绪和风气,又尤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严重。有人曾在高职院校某一相当范围做过一项调查,此项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广西某高职院校及附近几所高职院校18个系部100多个班级的学生。在调查中,有18.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的学风现状“很好”或“较好”,29.82%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有51.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好”。在他们看来,学风的好与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学生自身”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定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某个主题,开展专业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将知识以及所学技能融入课堂,为专业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客观原因表现
  第一,学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第二,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校园文化建设不尽如人意。校园文化建设在学风上的辐射和熏陶作用还没有引起重视或投入不足。第三,教师队伍的教风不足以带动和影响学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调,少数老师只教书不育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第四,学工队伍工作积极性发挥不够。受带班人数及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的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研究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合理规划学校建设发展蓝图。

  三、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异同

  (一)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同点
  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它们都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由广大师生逐渐凝聚在日常言行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和方法措施等,它们会依据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尚。而这些传统和风格会从精神上对师生员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点
  学风建设的直观反映是师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反映师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该评价是围绕着师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而由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风建设归根结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把学生的学风变化作为其根本的检验标准。
  校园文化建设所涉及的面较广,它包括了学校的历史传统、校风校纪、个性特征、校园环境、学术水平、校容校貌、教学和管理制度、全校师生普遍遵循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中,不同部分的建设难度及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容易改变,也容易建设,对学生有一定影响作用。而观念层面、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文化不会随着物质层面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建设起来比较难。
  (三)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联系
  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建设过程中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一个崇尚学术严谨、求真务实的学风中长期受到熏陶的学生,一般比较容易具备高尚的道德和刻苦学习的钻研精神。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可以较好地保障优良学风健康发展,进而能达到唤起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自发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和精神氛围的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