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性、职业性”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高端技能人才要求,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总体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体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能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群)的要求。(2)职业面向及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主要就业岗位明确,在对典型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分解基础上,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按照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明确就业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3)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按照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基础课注重较宽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施教学。(4)教学进程及教学安排。按照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及企业资源,合理设计各学期起止时间、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及课程具体教学安排。(5)招生录取、毕业证书发放等。 第二,借鉴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应用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建立相衔接的高职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文件和标准。开发和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项目试点建设的重点。通过课程衔接,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照《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2009修订版)》和《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规范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由于高职本科的“高等性、职业性”特征,其专业决定着课程的组织形式,专业建设的实质就是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建设。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是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干课程标准应包括:(1)主干课程性质。明确本课程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衔接课程的关系。(2)主干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总体培养要求有机结合,且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分项目标明确。(3)教学内容。课程基准学时确定及课程内容选择要体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4)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设计要体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考核评价力度,考核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能力及素质的掌握程度。(5)教学实施要求。包括与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任课教师基本要求,课程实施相关的实训条件要求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面的要求等。
高职本科试点项目应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水平及服务产业能力,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基本的教学文件和标准。
4.高职本科教育的资源配置与基本保障。区别于普通本科的学科设置导向,高职本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过程是以实践为主线,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构建。由于联办高职本科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高职院校不仅必须具有按照高等教学标准完成学科知识教授的师资力量,还要保证学生在高职院校内完成灵活多样的各类实验、实习和实训的实践学习内容,高职院校相应的教学条件、师资(“双师”)队伍建设、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资源必须配套跟进。
高职本科在未来的一个阶段也将会经受类似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或“本科院校专业教育评估”。如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标准(NBCMA)。政府支持、院校协作、校企合作和预算经费投入是办好高职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树立系统培养理念,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招生,防止首招遇冷
当地和相关院校要面向社会和高中毕业生,大力宣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的优势与特色,解读相关政策要点;要重点宣传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树立系统培养理念以及在实践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做好招收高中毕业生试点项目的宣传工作,保证招生,防止首招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