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催生了社会各方面对于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开始着力培养数控专业人才,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之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文章指出数控教学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实践性,而当今的数控教学模式却常常对此理解不透、重视不够,有鉴于此,在揭露旧有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从两大方面指出了构建实践性数控教学模式的基本途径。
[论文关键词]社会实践 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快速制造、智能制造等相关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和柔性化。鉴于数控技术在现实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高校陆续设置了数控专业和数控课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数控专业大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的数控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异于其他课程的、独具特色的数控教学模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数控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并落后于当今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这种局面亟待进一步改进。从长期的数控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出发,本文拟就新条件、新时代下的数控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就教于方家。
一、高职院校数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
顾名思义,数控技术,是一种依托于数控理论的“技术”。所谓技术,其中彰显出来的对实践性的重视自然不用多言,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数控技术作为高校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现了当今知识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向,即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得异常紧密。也就是说,数控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极强的、极为熟练的实践应用能力,仅仅懂得理论,不懂得在实践中将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操作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学会、学好数控技术。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数控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实践操作,由此,数控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也理应以提高学生对于数控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围绕社会实践来设置有关专业课程,传授有关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与实践操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才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一方面将理论结合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丰富、深化所学知识,进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新条件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数控技术现实需要的数控教学模式,都应体现上述所论。以此出发,我们研究认为,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高校数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数控教学的实践性特征):(1)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规划。数控技术是一门内含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设定该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时候,必须重视并将实践性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规划中,以保证实践性内容和实践性学习方式在数控教学中的比重,进而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保证,这是根本的前提。(2)具体的教学程序。一般而言,数控教学主要传授两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类是理论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类是基于专业的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这些统称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和培养,并逐步开展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数控教学模式实践性要求的重中之重。(3)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一个合理、科学的数控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不但要有包括本专业理论知识、跨专业理论知识和交叉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在内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其专业能力方面,更要有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数控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及弊端
有关调研显示,尽管数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已经为各专业人士所认可,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或者是由于思想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或者是由于其操作复杂,难以贯彻执行,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数控教学常常将其实践性要求让位于纯理论教学。更有甚者,部分高职院校只采取课堂讲授的模式,忽视、避而不管数控专业、数控行业的实践性特征,在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方面,臆想通过口传言教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应对试卷考试时,可以游刃有余,但在走向社会实践、面对机床操作的时候却手足无措,“高分数人才”一下子成了“低能力人才”。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还在常常使用的这种忽视数控专业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将数控专业这种实践性要求特别高的课程,混同于其他理论性强的课程,在授课方式上落伍而单调。数控教学方面的专家早就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不能“一刀切”地用于数控技术这类实践性强的教学上。这是因为,“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述为主要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突出理论性的专业比较有效,但是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和专业往往捉襟见肘,费力不讨好。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凸显教师的指挥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结果教师所教并非学生所想,教与学相隔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数控专业是一个与现实生产力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以“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为主来完成数控教学,势必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师水平不够,不能关注数控专业方面的最前沿知识,并将之传授给学生,那么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2.实践教学途径比较单一、落后。有学者指出,数控教学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其供学生实践中应用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比较单一,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部分费用支出比较高,以至于得不到及时更新,致使多年来,学生长期使用落后于企业、落后于生产实践水平的数控机床和系统。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在相关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恐怕这种实践能力也是一种落后的、“见光死”的能力,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这种能力根本派不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