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人本模式还源自于人本主义的深入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因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出现的德育的崭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把这些内容适时地引入德育教学中。第二,对于传统的基础的德育教学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更应该在新形势下予以创新性地加强。老师应当深入学生中间,平等地交流沟通,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热忱地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细致入微地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坚强、执著的心理素质和意志。第三,针对近几年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形势,德育还应该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诚信、善良、勤劳的品质,帮助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凭辛勤的劳动、正直的人格和真才实干实现自身价值。
(二)方法求活
德育虽是教育的一维,可它绝不仅仅限于课堂,我们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借助多样的形式,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德育方面知行合一。
1.回到生活。真正好的德育,自然是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理想和人格的完善,但是它会把这一切化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他的道德情志、道德能力,以最后提高道德的自觉性。
2.依托活动。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设立名人名言的宣传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办板报、校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调动积极性,激发热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3.借助媒体。利用网络、影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建构立体化的德育体系,并使之与课堂教学合理地融会贯通。比如师生的交流互动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短信、微博、微信非常新颖时尚,大多数学生平时联系也多靠它们,老师自然也可以借助它们随时了解、把握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动向,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当然乐于接受。
4.家校社会联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广泛地开展合作。一方面,学校要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要保持和学生家庭的畅通联系,和家长多交流,尽量了解学生成长的个性化环境,把握学生动态,真正地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构筑一个理想的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完成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
“大学德育一直以来是中国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适应目前社会形势的新变化,更新观念,在内容和方法上求新求活,真正尊重学生,从学生个体出发,因人而异,回归到以人为本,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深入人心,收取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