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维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三、本土化转型,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在要求

  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专业化在先,职业化在后”。专业化在先首先体现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的恢复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转型刚刚起步的中国社会问题初显,在一批有远见卓识的社会学者呼吁与切实努力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成功恢复,培养应对和解决新时期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得以起步。随着现代化转型不断深入,社会问题不断呈现,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到不断发展。至今开设本科层次教育的高校已超过250所,基本形成了从高职、本科、硕士(专硕)的教育体系。但自1987年北京马甸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召开以来,甚至直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结合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实际,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探索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仍然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看来,相对于移植式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就是使由国外或异文化地区引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教育变得适合本地情况以发挥作用的过程。由于与中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存在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专业实务等差异,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欧美国家成熟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必须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中国化)。作为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建构必须适应专业教育本土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就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实际而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本土化转型发展有两重要义。其一,作为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实现自身的本土化。借鉴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成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工作方法与技能技巧训练实践类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大陆文化环境,探索符合中国大陆发展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更好地培养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土化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本土化转型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缺少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实践基础,丧失了对专业理论、方法与技术在新的文化背景、制度设置下进行验证、发展和创造性使用的机会,从而严重制约本土化转型任务的实现。自专业教育恢复发展以来,破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本土化难题始终围绕“缺乏本土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实务经验,难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核心主题,努力在实践上下功夫、做文章,“在社会工作教育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由于实务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制度没有建立,专业教育缺乏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所培养的人才没有相应的就业领域和工作岗位,迫使高校教师走出校园,与政府合作,到基层社区和福利机构开辟实习基地,并且介入实务部门,帮助它们改变传统的行政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扮演起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者角色,直接影响实务部门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可见,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土化转型上下功夫,有助于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本土化转型,可以通过发展并丰富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社会现代化、专业融合发展、专业教育本土化转型揭示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时代背景与发展任务的特殊性。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必须回应社会的、专业及专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任务及要求,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立足“转型发展”的现实,在本土化上做文章,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既懂本土又懂专业,既知理论又善实务的社会工作人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