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学制是三年,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工学结合,很多学校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参加课堂学习,一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骨干的学习态度、工作热情关系学生活动的开展、校风学风的好坏。新生进校后经过大一的适应期和大二的锻炼,刚趋于成熟就面临顶岗。按照党员发展的规定,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为预备党员的时候,多数已面临毕业。学生党员少, 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不足,不利于党团工作的开展。
4.家庭配合缺位,学校承担无限责任。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不高,除了少数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外,绝大多数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高职院校的。这些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宋庆龄曾经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有高职学院策划过“家校共同育人计划”,但因为地域、时间等问题,未能有效推行和推广。学校单方面地承担育人任务,出了问题承担“无限责任”,使得很多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不出问题上,开拓创新的工作受到限制。
三、加强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正如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所说:“教育没有拒绝的权利,老师没有放弃的理由。”不管学生素质多差,教师的职责是想办法把学生教好。
1.抓好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某种程度上是良心工作。虽然每个高职学院对学生管理人员都有考核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要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做学生人生路上向导,是需要很多隐性付出的。要做好高职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着力建设一支靠得住、冲得上、有激情、能战斗的辅导员队伍。要按比例配足人员,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再学习,帮助他们成为专家型的辅导员。
2.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根据网络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加强指导,堵疏结合,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形成“唱响网上主旋律,占领网下主阵地”“课堂内外互补,网上网下对接”“灌输与引导、管理与监控并重”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通过学校微博、班级QQ群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跟进、强化管理,适时引导,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精神空间。
3.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要改变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只是辅导员的事”的陈旧观念,加强高职教师的师德教育,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才会形成校内“全员育人”的力量,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把育人工作及时跟进到学生活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跟进到课堂内外,形成“全程育人”的路径;开展家庭、社会与学校合作育人,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网络。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建立,必将凝聚高职学院育人工作的强大合力,有效促进高职学院学生的心灵文明素质、学业文明素质、就业文明素质和生活文明素质。
4.将思想工作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单纯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变成简单的说教,教育者简单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更难以产生实效和长效。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树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念,将思想工作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也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只有充满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关爱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进步,服务他们的成长,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坚决摒弃空洞说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高职学院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在为他们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正面疏导。通过关注他们的理想和情感,解决他们生活、学习、社交、就业等实际困难和遇到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塑造健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5.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要培养有自信、有责任、敢担当、全面发展的高职学院学生,就必须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在第一课堂上,教师根据要求实施规范的课堂教学;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则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丰富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情境体验,也能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高职学院可以分层次分类别地建立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平台,如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为龙头,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平台;以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为依托,构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活动平台;着眼于特殊专才培养,深入实施“英才培育计划”等,以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