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中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学校、教师与校外机构合作对数学课程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创编的开发活功。然而,实质开发过程中又面临诸多困惑,笔者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教育 校本课程
目前,职业教育中的数学课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一部分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让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专业的实际、生产的实际?无疑开发出适合中职数学教学需要的校本课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视角来剖析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职业教育的革新做进一步的思考。
一 开发的校本课程应适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对集合、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知识的要求较高;而电工电子则对复数、三角函数、逻辑推理等知识的应用较多;旅游专业要对成本计算、最佳线路的问题应用较多等。因此校本课程就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校本课程应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有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可以更好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教学中来,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开发自己的“教材”,使数学课“活”起来。
四 可以融合体现数学文化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将数学教育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教育,缺乏数学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外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两种课程实施方式为依托,从数学作为一种理性精神、思维方式、现实价值、历史存在的文化价值入手,将知识与技能寓于数学的理性精神的探索中,将过程与方法寓于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现实价值的探索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于数学的历史存在、美学的感悟和体验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对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课程开发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鉴于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课程理论方面的专门培训,特别是缺乏课程开发技能,还有一些教师对中职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认识不足,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中职教师特别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都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课程论知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促使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发展课程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尽管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很多优点,中职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是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自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很显然,校本课程不是学校课程的全部,也不是所有中职学校都无一例外地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条件。对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可能会存在局限性。盲目跟风,把校本课程开发当作“编教材”的过程,带有随意性。以本校的特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固然可以成为校本课程的部分,也容易形成成果和特色,但不论何种类型的校本课程开发,都意味着对课程进行重组和规划修订,进行实施、评价与改善的整个过程。那种仅仅热衷于“编教材”的做法,或未经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的“零打碎敲”式地对教材或教学所做的变化,绝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初衷。所以学校层面上开发校本课程时也要注意优势互补,强强合作,避免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各学校之间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无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担负起这样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