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积极品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挖掘。大学生心理社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对其存在的意义、指导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心理社团建设的“一二八”模式,并对深入建设心理社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社团 建设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工作机制和实施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多采取学校、院系、学生社团相结合的模式。学生社团是三级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朋辈辅导的重要队伍。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ve Psychology)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与意义。它主张认识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主要原因在于其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三大变革。第一,它不仅仅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对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第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应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第三,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
二、大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社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各自的兴趣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作为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基本特点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自发加入的一种社会组织。正是这种自发性,体现出大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和自尊心比较强,同时心理闭锁性也较强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不愿意向有代际差异的他人,如父母、老师倾吐心声,而对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具有相似性的同龄人,则能够更容易地交流和沟通。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来自学校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他们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员,对所属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容易产生的困惑苦恼非常了解,更容易打开大学生的心扉。在当前,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还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背景下,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心理社团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朋辈咨询的重要途径
一般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愿意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并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学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的培训下,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周围寻求心理帮助的朋友或同龄人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朋辈帮助中心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由于同龄人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成长经验,更容易理解他人的困惑,包括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从青少年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大学阶段他们更看重同龄人的评价,更容易接收同龄人的意见或建议。所以,目前在心理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朋辈心理咨询可以说是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加之高校不断扩招,师生比平均达到1︰10986,这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时也给心理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起到预防和自我治疗的作用,从而缓解专业心理援助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社团建设中的应用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下的社团
在积极心理学里面,强调人的经验、潜力是在社会、组织、家庭、学校等系统中体现,同时也受其影响。心理社团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社团,它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会员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着很强的育人功能,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在心理社团的管理上需要与其他社团有所区别。我们曾经尝试过由学院团委来管理心协,但实践证明,在遇到实际情况时,团委及社联无法给予专业的支持,有时候甚至因为要完成繁琐的手续导致工作开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因此,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来指导、管理社团不失为当前师资力量缺乏情况下的一种最佳策略。心理社团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在协会会员的专业培训上更加到位;另一方面,也方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的有效运行,在组织机构上是分为校级心理协会(统管整个协会的全面工作)和各系分会。校级心协负责指导各系分会的工作,并给予一定的专业支持。各系分会隶属于各系心理辅导站,受校级心协的直接领导,并针对各系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各系特色的心理活动。两层组织,让心协的工作覆盖面更广,受益的学生人数更多,真正达到普及心理知识的目的。
(二)用爱心激发个体优势的发挥
积极心理学理论启发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观念。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出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开发。心理社团最核心的一个宗旨是“助人自助”,协会成员在一系列的助人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自卑的会员,他们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躲躲闪闪。对于这部分同学,指导老师需要多给他们心理激励,鼓励他们大胆站出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优势。他们的改变远远不只是改变几个人,朋辈影响的力量会让他们带动着更多的同学改变。
(三)打造品牌,激励个体上进
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上倡导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当心理社团在组织上的良好氛围形成后,通过全体会员的努力打造出品牌活动,这将大大激发其进取心、责任心,幸福感也随之产生。心理社团通常会承担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果单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操作是达不到锻炼效果的。指导教师应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把活动做实、做精。这样,当品牌活动打造成功之后,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发挥,对自我的认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心理社团需要走出去
心理社团需要不断地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才会不断进步与成长。总的来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加强与其他社团的联系。学生心理社团起步较晚,在这点上需要多与较成熟的社团交流和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加强思想沟通。在与其他社团的交流与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以开放的态度去积极吸取营养,加速自身的成长。同时,也可以考虑与其他社团开展有共同基础的工作项目,开拓心理教育的新领地,实现共赢。第二,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提炼与升华。作为大学生心理社团,不应仅仅关注校园内的事情,更应多走出去,走进农村、走进中小学、深入社区,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开展主动调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