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医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通过对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普通人群,不同群体的高校辅导员在症状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不同工作年限、不同专业以及分管不同工作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文章建议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建立辅导员心理档案,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推进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

  辅导员不仅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力量。辅导员自身的心身状况不仅影响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构建和谐院校的重要部分,更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了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取自江苏、山东五所部属及省属医学院校的在职辅导员,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指导语写在问卷上,调查对象根据指导语要求自行填写问卷,施测后辅以个别访谈。本调查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220份,回收率91.67%,其中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86.67%。其有效问卷中,男辅导员45人,女辅导员163人;1979年以前(含1979年)出生的11人,1980~1984年出生的139人,1985年以后(含1985年)出生的58人;教育学类专业的64人,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56人,管理学类专业的39人,其他专业49人;分管就业工作的58人,非分管就业工作的150人。
  本次调查所采用的问卷为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是目前国内心理健康及其相关研究中选用频率较高的测量工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调查对象一段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一共有90个项目(症状),采用1~5级评分,反映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存在情况。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通过与全国常模的9个因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在问卷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项目均分上都高于全国正常人的常模,具体的9个因子中,除了人际关系这一项外,其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的常模,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01);人际关系因子得分略低于全国常模,P>0.05,说明在人际关系因子上与全国常态无明显差异。总体说明了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不同年龄层次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除了“其他”因子外,对于总分和另外9个因子,1980~1984年出生的辅导员的得分均高于1979年以前(含1979年)出生的辅导员和1985年以后(含1985年)出生的辅导员的得分,可见,1980~1984年出生的辅导员,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从多元方差分析上看,SCL-90在不同学历状况上,总分、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具有显著差异,Sig<0.05;抑郁、焦虑和敌意因子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ig<0.01,剩下的四个因子,无明显差异,Sig>0.05。
  (三)不同专业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辅导员,除了“其他”这一因子外,总分和另外9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并且除了躯体化因子外,另外九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管理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同时,除了强迫、抑郁、恐怖及其他因子外,管理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教育学类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辅导员。可见,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专业变量上最差,其次是管理学类专业的辅导员、教育学类专业的辅导员、其他专业的辅导员。从多元方差分析看,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在敌意、偏执两个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Sig<0.05;剩下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Sig>0.05。
  (四)不同分管方向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由于分管方向不同,9个因子的得分包括总分均有差异,其中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ig<0.01,恐怖因子Sig<0.001。由此可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分管就业工作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甚大。

  三、结果讨论

  (一)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分析
  本研究分析可得知,苏、鲁五所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人际关系因子之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二)不同年龄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队伍日趋年轻化,“80后”辅导员已占据了学生管理的舞台。作为年轻的引导者,他们具有其他年龄群体所不具备的特点: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沟通和产生共鸣;个性独立,自我意识较强,竞争意识、利益意识强烈;教育程度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创新等。但同时,他们又存在政治专业化程度较低、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少、角色定位不准等问题。由于上述思想行为特征,“80后”辅导员对自身要求较高,希望很快能在工作中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从而得到社会的尊重、学校的重视以及学生的认可。但辅导员工作成功概率难以确定,对于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而言,大学五年只是“量的积累”,而非“质的飞跃”,短期内不可能看到明显的成绩,优秀的医生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显现。这种成果的滞后性无形中导致“80后”辅导员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质疑,自身期望与外部认可的较大差距在心理上得不到有效调节,极易引发心理障碍。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