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小学女教师 职业压力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现代教学论认为:在影响学生和教育过程的众多因素中,教师是相当积极、颇为活跃的一个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它能够左右或改变其他因素,教师在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是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女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女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支特别的群体。许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6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尤其是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各地不平衡)。作为工作在小学教学第一线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认为,研究解决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于提高她们的生命质量,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主要表现
1.情绪情感方面:烦燥不安,神经过敏,心境苦闷,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生活工作兴趣日趋减退,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悲观失望,抑郁焦虑,善变不定,易受自己的情绪支配。
2.人际关系方面:女性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往往表现为心胸狭窄,偏执孤僻,嫉妒心强,对人忽冷忽热,不主动参加社交活动,不与周围人亲密接触,不敢面对现实,对工作生活缺乏自信,社交恐怖症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
二、原因分析
1.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
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调查,有近五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相当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的女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2.社会的高期望带来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教师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它们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才能,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不仅要有严厉又和蔼可亲的教育态度,更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而由于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大多数女教师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对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不太了解,广大女教师的付出与教学效果有时不一定成正比,社会评价的苛刻,成就感的缺乏,往往使女教师陷于失落和焦虑的深渊。
3.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
女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家庭中,由于女性的特点,承担的角色责任要大些。她们要孝敬父母,关心丈夫,照顾教育子女,较多地处理家庭烦事杂务。有时因工作忙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既顾不了丈夫,也管不了孩子,长此以往,有的家庭出现了危机,将给她们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在学校中,女教师面临着和男教师一样的工作量和评价尺度,她们要付出全身心能量。除正常的备课、上课外,她们要做班主任,参加各种培训,搞教育科研。超长时间的工作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们不同程度地受到苦恼、烦闷、焦虑、心悸和沮丧的侵袭,逐渐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生理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改善对策
1.社会理解
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大胆而充分地发挥自我。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目前推进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应针对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女教师的心理素质。
2.学校重视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形式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组织女教师开展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女教师的业余生活,如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体育文艺活动等。同时,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了帮助已有不良身心健康状况的女教师,学校应订购一些相关书籍,让教师进行自我治疗。学校应克服多方困难,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对她们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3.自我调节
女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知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一是学会适时地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经常给自己减压,比如爬爬山、逛逛街等。二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有些老师因为平时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忽视了自己的短处,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就会耿耿于怀,以至产生不良的消极情绪,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偏激行为。三是重视交流。要提高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交流的能力。须知交流会使我们变得轻松。四是学会体验快乐。对女教师而言,美丽的最大秘诀是快乐,而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时常反思自己有无情绪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就应该考虑适当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唱一唱欢快的歌曲;严重的话就要积极的找心理医生。
总之,女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并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王希永、申继亮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
2.《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吴思孝《教育探索》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