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素质教育下语文课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建构主义 评价体系 科学理念

  【论文摘要】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羁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科学的理念是关键。
  
  “课程评价”一词源于西方,由于西方使用的是“大课程”概念,所以课程评价包括教学评价。根据课程的四要素——教师、学习者、教材和环境,课程评价的对象也应包括四个方面。本文所谈到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学习者的评价。
  一、素质教育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客观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目前,在我国,对于教育应实施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几乎无人反对,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步履维艰。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学生在考试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能否成材并不具有说明性,但人们仍然热衷于各种各样的考试而且乐此不疲。上面这种现象,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概括为:“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旧有的考试评价制度未曾改变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考试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羁绊。
  目前我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以考代评,整个评价体系出现了许多怪现象。
  激励与制裁作为目的都可以通过评价这个手段而达到,其区别就在于方式方法。如果评价使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作为不满意,失去自我欣赏,进而失去自信,这样的评价无疑对他们是一种制裁,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而给予的制裁。这无论如何对他们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我们的评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我们太看重尖子,太看重等级,在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无形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少数人优秀,只能少数人优秀。
  结果与过程,这又是一对孪生兄弟,有过程总会有结果,有结果也总是有过程的。这对孪生兄弟孰大孰小、孰轻孰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事制宜。对于学生、学习,则就不能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因为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过分地看重结果,不仅会丧失很多有意义的东西,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的学生,小至小学五、六年级,大至大学本科、研究生,考试作弊不以为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就是我们太看重结果的弊害吗?我们的国家假冒伪劣充斥市场,浮夸之风大行其道,人与人之间缺少诚信,教育又怎能脱得了干系呢?素质教育就是做人教育,素质教育是不能容忍这些的。
  无论是对过程的评价还是评价过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再也不能失去它们了。
  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本是教育的应有之意,但因为学习成绩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考试衡量出个高低的,所以人们就都对分数颇感兴趣、趋之若鹜,至于什么素质不素质,全面不全面,也就只有遭冷遇的分了,谁还有闲暇去顾及它们呢?。但是,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是以分数为通行证,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是最好的船票,有了它们,才有可能乘风破浪、大展宏图。我们的评价制度如果不改变,教育将只能培养出社会的弃儿。
  对事物的量化,常常让人觉得真实准确,但这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生厌。学生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或者说是多侧面的,即使是这一过程的结果也决不是几个干巴巴的数字能代表的了的。可是,我们在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更多的时候依据的正是这干巴巴的数字。一分之差,有人登堂入室,有人名落孙山,一分之差,就在成功与失败间划出一条界限。这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人怀疑它的客观公正性。
  对于评价,客观公证当然是最要紧的,也是让被评价者认可的必要条件,而让被评价者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仅可以保证其公正性,可让被评价者认可,还可发挥评价本身的教育意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金口玉言,至于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即使有,也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闭门思过,自我反省,很难有机会与别人交流,更无力与教师抗衡。
  上述种种现象,就是目前我国教育在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引自《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解读》)
  1.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3.过分注重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
  4.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5.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
  6.主体多为单一源,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之后近几年来兴起的学习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建构主义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在它之前兴起的学习理论,但在有关学生评价问题,却给我们以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意味着根据某些标准对一个人或他的业绩所进行的一种鉴定或价值判断。如果学习是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那么是否还需提出最适宜的目标?事实上,有谁能比建构者自己能更好地评价知识的建构呢?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这个童话是说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及待地向它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牛吧,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着:“哇,好奇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它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鱼脑中的牛的形象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这样的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谁又能说对鱼的发展没有意义呢?况且,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人的知识的建构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这一次在鱼脑中的牛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下次正确理解全牛形象的前经验,那么,经过第二、第三次,一个完整的牛的形象终究会被鱼理解的。
  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并不是用以支持学习者像镜子一样反映现实的,而是支持对富有意义的解释进行建构。但评价是应参照目标的,否则便会陷入无标准的虚无主义,对于一些基本的教学要求,评价要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但这不能是评价的全部,更多的应该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