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多视角 中学语文 课文概括
【论文摘要】本文从常用文章与课文概括这方面着手,在多视角下对中学语文的课文概括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以获得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启示。课文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及行文组织,所以概括的方法也不应千篇一律。首先要学会抓住各自的文体特征,以便能迅速捕捉概括要领。
对于课文的分类,语文界的说法不一,本文采用传统的分类将常用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类。由于社会生活不同,不同课文所承载的功能作用也就不同。
1 记叙文与课文概括
1.1 找出记叙中关键的词语
(l)根据名词的记叙描写—对象形象观念的集合来进行概括如《故都的秋》中,“天色”、“槐树叶”、 “秋草”这些名词构成了第一幅“秋晨坐观”图。他们集合成了作者所描写的对象—故都的“秋”,而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象所组成的集合概括出“秋”的第一个层次—“清”。
(2)根据动词的记叙描写—动态形象观念的集合来进行概括
高尔基《海燕》中,碰、冲、喊、飞翔、抱、甩、摔这些动词都是动态的形象观念。这些词强劲而有力度,他们集合起来让我们感觉到了海燕所折射出的那种为了胜利而不怕困难以及自信、坚强的人生观。
(3)根据形容词的记叙描写—静态形象观念的集合来进行概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的描写:凝碧的波痕,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通过这些静态的形容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那股低沉的心情。
1.2 注意记叙描写词语之间的联系
抓住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关键性的词语之后,一定要注意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1.3 整合记叙描写的句群
记叙描写言辞的几个名动句、名形句的交错组合,叫做记叙描写的句群。句群与句群组合成了一幅幅句群的画面,这可以让我们直接感知,进行概括。
1.4 抓住记叙文特征进行课文概括
记叙文分为记人和叙事两大类。记人的记叙文侧重于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侧重于叙事。侧重于写人的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语言来概括主题,它重在揭示人的精神品质。侧重于写事的记叙文,要抓住线索,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分析事件的开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或场面、环境描写等。
2 说明文与课文概括
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
2.1 充分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
作为说理论证言辞思路的组成元件的性质来说,首先是概念,其次是判断和推理。概念是组成判断的要素,下定义是概念的表现之一。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概念的概括是由外延较窄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宽的概念的逻辑方法。如果说每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概括的话,那么概念与概念之间就存在一种概括的关系。
2.2 抓住说明文特征进行概括
(1)捕捉事物特点,把握全文大意
(2)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
3 议论文与课文概括
议论文的特征是言之有理,论据充分。所有的议论文都有逻辑结构,但是逻辑结构在课文中是潜在,不是显而易见的。语文不是数学,本身的教学并不会讲逻辑知识,议论文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议论文一般分为解说性议论文、证明性议论文、思辨性议论文三类。在分析说明文的言辞思维形式和思维结构之上,可以探索出议论文的逻辑结构,总结其概括方法。
3.1 确立全文论题,建构全文框架
论点总是判断,而从文章的标题有时候很容易得出论点。有直接反映的,有从反面提示的,作者在创作议论文时的构思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总论”式。
3.2 理解论证方法,综合各分论点
论证方法主要有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具有思辨性的科普议论文和学术议论文,中心论点不是特别明朗,这时需要借助论证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进而归纳出中心论点。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可以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的开头、结尾找出中心论点的。如教《谈语言》时,由于定势思维,学生会在课文中找出原话“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来概括中心论点。这句话作为中心论点并不简洁,而且“考虑”、“大众化”的概念也模糊不清。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先分析论证方法,概括出分论点,最后归纳中心论点。
参考文献
[1] 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