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eart of gold”表示“心地善良”;
“to break someone's heart”表示“令某人心碎”;
“Have a heart!”表示“拜托!”;
“to cry one's heart out”表示“痛哭”,等。
剑桥著名教授Rost M.[2] 在其著作The Cambridge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中提到应该“把听力训练于其它学习目的,比如:说、读、写等技能相结合”。因此,在独立院校听力教学中应当注意学以致用,将听说结合。营造氛围良好,与听力练习紧密相关的口语第二课堂是很有效的方式。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利用外教资源。他们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就学生的问题能做出较深入的回答;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听力课中学到表达方式,在听说密切联系的练习活动中加强语言应用能力。
这种从发音到语义再到实际运用的英语听力训练环节是相对完整的,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而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有帮助的。
2.2 教师和教学方面的问题及策略
2.2.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阿奈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曾经说过“The whole art of teaching is only the art of awakening the natural curiosity of young minds for the purpose of satisfying it afterwards.”可见,教师在知识习得过程中最应扮演的角色是辅助者、引导者。教师同时应该意识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道理。对自身的学术、人格应当有高要求,因为能否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败。笔者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应当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并不断充实新知识、新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应当养成积极向上、宽容平和的人格气质,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最后,应当清晰的认识自己,主动的了解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2.2 听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
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内部认知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我国,课堂环境对英语习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听力教学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学生只听不说,教师只教不导。造成的结果是“聋哑英语”。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的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加强教学设计,重视语言习得的外部环境。美国应用语言学家 S.D.Krashen [3]在其作品 The Input Hypothesis中提出“语言及语言习得的环境因素”间关系紧密,影响作用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教育面临着科技革命的挑战,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在全国被普遍运用,在与传统教学充分结合后,不但继承了传统教学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学生的感知特点。在听力课程教学中,教师对知识重点和脉络的勾画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消除和异国文化的距离感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除了课本知识,应当鼓励学生多利用广播、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目前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改进良多,遗憾的是英语专业听力课则主要依靠两套教材,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一套是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听力入门step by step 2000》,另一套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编写的《Listen To This英语高级听力》。两套教材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录音质量都堪称精品。但同其他专业教材的发展相比的确显得单调贫乏了些。而且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大多都是80年代的新闻,对于现在90后的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无法赋予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迫切的需要引导学生多利用网络和广播资源。比如:广播中波85.5频段每晚九点到十点的“英语之夜”节目是很适合学生作为课外听力练习的;网络上 “大耳朵听力网”、“普特英语学习网”、“speak2me”等一系列听说网站广受好评。课外练习的有效延伸,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其中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督促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同时注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保证物尽所用。
3 结语
根据独立院校学生及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对于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唯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并使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有针对性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在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模式上多下功夫,在新课改要求的指引下,全面提高听力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成,还有待于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Jill Hadfield. Classroom Dynam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Rost M. The Cambridge Guide to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M]. New York: Longman,1985.
[4] 钱伟量. 语言与实践[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