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情境教学法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过程设计 创设模型 启示思考??

  【论文摘要】加强新情境问题教学,使新情境与问题提出等有机结合,学生在新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和思考,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情境教学主要以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为素材进行设置,使物理学科新情境的创设比较新颖,能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科学研究的过程。如果把物理问题生活化,让物理知识回到现实生活中,将其产生和发展过程返璞归真,给学生创造物理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观察、思考,发现归纳出蕴含于情境中的物理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情境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去体验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形成自觉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围绕一定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实验,诱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亲自成为“发现者”,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为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而作“水杯—厚纸片”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经验猜想:厚纸片能不能掉下来,再演示这个实验,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分析厚纸片为什么会与日常经验相违背掉不下来,再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杯子里只盛有少量的水或者没有水时,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或者有满杯水,但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口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再进行演示,使学生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实验与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比较相似?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为今后能敏锐、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一切事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二、“物理模型新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
  由于新情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题中涉及的因素较多而相互交织在一起,问题的本质往往被表面现象所掩盖,容易受表面因素干扰,不善于抽象问题的本质特征,导致建立模型困难。这反映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确实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这需要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的恰当的方法,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物理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构建物理现象的场景,建立模型,应用理论规律,拓宽视野。?
  三、关于“新情境教学”的启示与思考?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筛选,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新情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
  同时,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对问题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问题情景设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将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渐进的问题系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但同时也应注意,所提供的问题情景应当不是给学生以明显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也要避免所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他们在进行一项毫无希望的活动。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知识,这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自信心。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呢?首先,教师要树立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差生被尊重的欲望要比其他学生强烈的多,若教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他们会迸发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哪怕他们只有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他们,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努力方向。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各种做法,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做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明确表达想法,强化合理判断与理性沟通的能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物理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新颖的新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新情境中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强化物理学习技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静.物理课程的体验型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2]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
  [3]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