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
层次划分要求教师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愿和教师测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使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一般地,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独立完成练习;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开始,A,C层次的学生适当少一些,并建立档案,跟踪记载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定期进行合理地升降。
3.2、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分成四个层次,四个环节
3.2.1四个层次
教学过程的分层
(1)教学目标层次。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一般分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简单应用,d综合应用。要求:A组学生达到b,B组学生达到c,C组学生达到d,如: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应用解决简单问题,B组学生必须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C组学生要学会推导公式,且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知识点落实的层次
在落实知识点层次上,同一知识点,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B两层次学生,依据教材落实单一知识点,而对C层次学生,就是对这一知识点经过横向联系、内在分析达到广泛的落实。例如高二必修3中算法初步中“程序框图”的教学,对A层次的学生先要对下面的程序框图能看懂输出的sum表示计算 的程序框图。分层目标在教学中对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逐层递进建立台阶,激起获得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心。
(3)教学方法层次。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方面。对A层学生把步子迈小一点,设计问题的梯度小些,增加被提问同学的人数,让A层学生能进入解决这个问题的氛围;对C层的学生,教师可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层学生,介于俩者之间,根据材料能抽象概括进行初步理性分析。
(4)练习与作业层次。
对A层的学生以模仿性、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为主,做到自学反馈,小结知识发生发展过程,重点和难点;,B基础性为主,配置有少量能力提升题(课后复习题及资料)各占一半,做到知识迁移,小结解题思路和数学方法;C层学生以提高性,综合性题为主做到综合运用,小结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
3.2.2、四个环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教学环节由于教学的方法不同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也不一样。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创造能力,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分层次教学是课堂结构的一种改革,它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有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为此必须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得分类指导和集体教学有机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交错,整体优化课堂教学。
(1)、选准起点
选准起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保证,选好了起点,就能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能使大多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教师授课内容,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选起点时,应该分析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有哪些,了解中差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此来确定本节课的起点。尽量做到就低不就高,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例如,在三角函数性质习题课中,设计以下问题:
ⅰ.当x为何值时,y=sinx, y=cosx,大于零?
ⅱ.求y=sin(-x)和y=cos(x+ )的单调区间。
ⅲ.求 的单调递增区间。
问题ⅰ直接考察基础知识,使全体学生从教学的起始阶段能够全部进入数学活动中来;问题ⅱ复习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以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它们都为下面做好准备;问题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需要对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的讨论有深刻认识以及y=sinx的单调性,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等。由于思维跨度大,这个问题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马上进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去。
(2)设好梯度
剖析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