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目标管理对充实课程内容,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对各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而言,如果英语课程过多了,就满足不了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生也就难以达到应有的专业要求水平,反之,就达不到相应的英语要求水平。同时,英语课时量与课程内容,教材选用与教学目标间也存在协调安排问题,比如英语专业课程内部如精读、阅读、口语等之间的比例问题,不同专业英语学习相应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安排等目标管理中都要体现控制论与系统论的思想。
3.3.3 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为此,在教学管理中,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在英语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了两、三年英语,还不会借助音标读出单词,记忆单词只靠死记硬背;还有许多学生可以把某些句型和语法规则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口头表达张口结舌,书面表达错误百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听、说、读、写言语技能训练,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质量,因而教学效益也降低。因此,必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一系列效益管理目标。
3.4 教学过程的目标管理
3.4.1 教学任务与教学安排。 对教学任务的目标管理应遵循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的原则。比如英语课堂教学安排应具有恰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密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广度指学生活动的面和涉及知识的面;深度就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难度。如在英语初学者课堂提问中yes-no question 或 true-or-false question应是wh-question的三倍。
3.4.2 教学运行 教学运行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应健全制度,明确流程,定期检查,应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如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英语教学水平评价体系等。教学运行过程的不少工作都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和时间性,将其流程化,可提高教学管理的可视度,以利于师生对教学管理进行监督。
3.4.3 考试制度与学习评价。 英语目标管理过程中,考试与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当堂学习效果检查、作业、角色表演、英语歌曲或诗歌朗诵、讲英文故事、阶段测验、学期考试等。它主要体现为对学习过程的改进和对学习者的一种帮助。从英语学习的内涵“学得+习得”来看,只有学得,没有习得,这样的英语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侧重考查语言知识的考试必然会加剧这种状况。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更应重视其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教学目标管理评价
4.1 求实与创新相统一。求实与创新是目标管理的核心。求实,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新情况、新问题,通常情况下,先由目标责任者进行自我评定,再由英语教研室和教务处通过个别协商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责任人进行指导总结,然后由有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对各项指标进行逐一考核评定。在此过程中,还应不拘泥于目标管理的传统方法,及时将独具特色的工作内容和独创方式,列入目标方案,使目标处于相对稳定而又充满活动的状态。
4.2 定量与定性相统一。定量与定性正确与否是目标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毫无疑问,定量管理在目标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目标尽可能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来表示,以便规定出可以比较、衡量和考核的标准,这样可以在教学目标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责任制,顺利地组织目标的实施。如高中英语大纲的定性定量化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基础阶段各教学都列听、说、读、写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具体要求,包括听的语速、理解正确率、补充阅读量、阅读速度、听写速度等都有明确的数量和百分比要求。(2)在教学过程中又对结构与功能兼顾、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坚持语言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等方面描述了教学要求。
4.3 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目标管理的优点很多,但目标管理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陷与不足,突出的表现为灵活性缺乏。目标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则应该允许目标任务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只有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才能保证目标管理最终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5. 结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行为,为使这个系统良好、高效地运行,我们不仅要考虑一些细微或细节的方面,更要着眼于这个系统行为的宏观把握。将目标管理引进到英语教学的管理中来,有助于全面贯彻英语教学大纲,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还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目标实现后,可以让教师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去实现新的目标,确保英语教学的各项指标有序高效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