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融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用黑板、粉笔表达思想,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兴趣,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图文声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得到了一定改观。然而,多媒体技术该如何运用,传统教学是不是一无是处,值得深思。
许多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把从网络下载课件、视频、录像应用到课堂上。有时课件与教材不同步,学生无法跟上授课速度,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很多课件以文字为主,缺乏图片、声音等形象的内容,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传统教学不能少,课堂本质不能丢,用激情调动学生兴趣,用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用身边的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实际制作课件,根据课堂需要到施工现场录像,呈现真实效果;多媒体和板书两者深度融合、动静穿插,黑板与课件协调统一,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二)授课时引入模型,加强学生的图物对照的感性认识
在施工技术课堂引入模型效果更佳。基础、柱、梁、板均可以用筷子、木板及细钢丝、砼、苯板等做成微小的模型,成品和半成品在课堂的展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动手去做模型,如脚手架的搭设、模板的安装等。这样学生不用去实验室,在课堂就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感性认识的提高将为以后的实习实训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实训室,让学生动手做,增强能力
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2]进行实际操作,如在桩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根据桩制作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的要求,对钢筋搭接要求,主筋采用对焊形式,以及对水泥、砂、石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及操作。同时,在砌筑砖墙的施工操作中,普通砖的砌筑形式(三顺一丁、一顺一丁、二平一侧等)和砌筑方法(三一砌砖法、铺浆法、挤浆法、刮浆法)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完成实际操作。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增强学习兴趣。
(四)进入施工现场,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专业特点符合实施“工学结合”。众所周知,工业与民用建筑是综合学科,是实现人文艺术内容与制作形式的统一,而制作形式恰恰是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学期安排3~5次施工现场实习,并保证每次至少5~7天。第一天熟悉工程图纸,第二天全面了解施工进度和施工状况,后几天在师傅的指导下对每个工种动手实际操作。“工学结合”既能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可以使其他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印证与运用。
(五)全面把握层层递进
无论是课堂、实训室还是施工现场,教师要全面把握教学大纲要求,以模块为出发点、以构件为核心,以学生理解与掌握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每一个构件的形成是一个知识点,柱、梁、墙、板的施工操作是形成建筑物的关键点。
四、点线面教学模式
每一个构件的形成是一个知识点,柱、梁、墙、板的施工操作是形成建筑物的关键点。
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是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三点链接在一起为一条主线,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条主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可以在这条主线中让各个构件链接在一起,形成设计者的艺术表达。
建筑的学习是全面的,不能局限于知识点和构件,要处处留意思考身边固有的建筑,如墙体裂缝如何产生,建筑倒塌的原因等,认真分析,全面涉猎建筑知识,才可能掌握建筑教学、建筑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5-01)[2006-01-16].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1464/2011001/xxgk-79649.html.
[2]梁伟.“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科技资讯,2008(2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