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论文关 键 词】甘肃农村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 问题 对策

  【论文摘 要】新一轮基础机关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的任免是上级行政机关全权决定,学校校长、教师大多是照章执行,整个学校的运行机制是从上到下,从政府到学校封闭运行。缺乏与社会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从学校到政府的反馈机制也很薄弱。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民主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学校以民主、开放的机制随时的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和促进课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形成了教师民主参与课程管理与开发与学校民主开放机制的缺失之间的矛盾。从教育管理的机制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虽然上述一系列因素对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的等待条件成熟时再去开发,更不能逃避,应正视现实,寻找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而有创造性地促进校本课程在本地区生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积极推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的在职培训,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4]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这种培训可以是长期的,如一年或一学期,也可以是短期的,如几周或几天;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如课程编制、实施、评价,教学设计等等;可以是集体培训,也可以是自学总结;指导人员可以是校内教师,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也可以是专家学者。这对于农村中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又经济的培训方式,可以大大地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促进自身由“工匠型”向“研究型”转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同时,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应努力倡导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增加学校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 明确学校教育哲学,凸现学校特色
  教育哲学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教师共同的追求,是课程开发的路标。农村中学应寻找自身的社会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教育哲学,从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方向性的理念支持。
  (三)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要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学校全面实施,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支撑,特别要加强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与药品等严重不足的问题,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提升课程的内在质量和使用成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评价理念,为切实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必须将校本课程开发纳入上级行政部门的评价体系中并建立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当前由于体制原因,学校教育质量主要由外部评价,特别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决定。学校的生存,校长的任免以及教师的聘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评价。若上级部门的评价仍沿用原有标准,只注重统一考试的成绩,甚至以分数、升学率排名,那么学校就不得不进行“应试教育”,取得上级的“好”评价,当然就无心思和精力顾及校本课程开发,即使有时间,也不会重视这个与自身利益毫不相关的“校本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条件。上级的评价体系应有此方面的评价项目,学校应有完善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促使教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五)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
  一方面,校长应充分发挥领导才能,从“课程管理者”向“课程领导者”角色转变,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定的权力上和经费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搭建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等的对话平台,形成融社会需求,学生、教师、家长等积极参与为一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氛围。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虽然在农村中学举步维艰,但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或变相或流于形式,而应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让校本课程在农村中小学生成,这对于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不言而喻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6.
  [2]崔永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3]刘旭东等.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7.
  [4]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218-21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