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改革创新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三、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应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科学合理搭建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新型部队人才

  (一)把握政治理论教学的逻辑性
  任职教育各个层次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做到层次分明,步步升级,衔接连贯,富有成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每门课之间,特别是内容模块之间应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理论整体。这种内在联系要体现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所以,在构建和完善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时,必须适应这种多层次要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紧紧围绕学员政治素质培养,将几个层次的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考虑。作为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还要体现一定程度的递进性。上一层次的政治课程教学要为下一层次的政治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和铺垫,下一层次的军事课程应在上一层次课程基础上得到延伸和提高。同时,在课程的先后顺序上必须仔细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做到科学合理。
  (二)注重政治理论教学的系列性
  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多、类别多,单一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难以完成教学对象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无法兼顾教学对象专业方向和个性发展的差异,势必造成政治理论教学千篇一律,这与任职院校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不相符合,在新形势下显然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确保教学对象打好政治素质基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同时,又要充分发展个性,能够为学有余力的学员提供知识链接的途径。所以,在构建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时,必须照顾到各个类别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做到把握共性,兼顾个性,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制定学分标准,以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课程需求,避免学员不论基础情况如何,都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同样课程内容,使学员真正能有针对性地依据自己的需要情况进行补课。通过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空间,来体现政治理论课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员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需要,从而达到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
  (三)突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
  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从属于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人才培养必须以现代作战和军队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顺应信息化战场和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这是构建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一个大的方针和总的标准。当然,构建和完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针对培养对象工作所需。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其目的除了培养学员必备的政治素质之外,还应服务于不同专业培养对象的特殊定向。所以,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应该结合部队建设实际,主动适应部队教育训练需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体现其价值、地位、作用。同时,可建立机关、教研室、学员队、学员代表教学协商机制和渠道,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及时沟通交流教学内容及前后需要衔接的重点问题,统一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把政治理论课程及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强调政治理论教学的融合性
  信息化战争训练是一体化联合训练,对于培养官兵的开放、多维、集成、创新的思维品质、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军事训练是培养官兵政治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载体。应该统筹规划考虑军事训练与政治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官兵的政治素质与能力。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要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在课程构建和内容设置上加强政治理论的牵引、服务与保障功能,跨越式培养开放型、复合型的新型军事人才。政治理论课程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如何加强其军事性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政治与军事的融合,整体内容应体现政治与军事的高度统一。通过开设综合课和选修课,强化政治学科与军事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对象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其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加大“科技”含量,形成政治理论与军事思想的毗连互动,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以便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
  (五)体现政治理论教学的时代性
  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军事变革,是处在一个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新理论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开阔学员的认知视野。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既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规律,也是院校任职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开拓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新领域,并把其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放在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中去把握,放在教学对象思想行为的新变化中去展开。着眼于时代进步这个“基本站位”,不断增强任职教育的时代感。为此,教学内容设置应抓住三点:一是课程设置推陈出新。适时增设反映时代发展变化,体现全球化背景、多元化格局、信息化要求的新课程,删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陈旧课程。二是专题设置不断更新。对于已有的内容,在专题设置上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新发展、学科建设的新领域,及时增设新专题。三是授课内容常讲常新。内容新颖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关键。按照紧贴时代发展要求搞好课堂教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授课教员必须实施吸纳鲜活的时代元素,增加政治理论教学的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并在不断研究部队思想政治新情况、新问题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使政治理论教学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四、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要积极探索“多要素集成”的教学方法,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自主教学、应用教学和实地教学“四位一体”新模式

  (一)课堂教学新模式——任职需求为主导。课堂教学作为院校教学主阵地,在任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首先要突出专题式教学。即针对问题设置专题,按照“模块+专题”和“课程+专题”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有课程教学组负责课程教学的全程设计和组织实施。其次要突出互动式教学。即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能动作用,针对专题教学内容实际,做到精讲多研多练,避免“一言堂”和“满堂灌”,变被动教为主动学。再次要突出选择式教学。即根据不同培训目标、不同培训对象,以专题讲授方式和讲座方式组织教学。每学期开始,结合课前调研,为每个班次学员分类制定专题内容与讲座菜单,以满足学员的任职需求。
  (二)自主教学新模式——工作需求为主导。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任职经历、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略显不足、战略思维能力比较欠缺的实际,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自主化式教学。一是启发学员向书本学习。根据每个教学模块和每门专业课程要求,由授课教员为学员开列学习参考书及讨论题目,在学习阅读之后,组织学员开展研讨交流,并及时进行归纳小结。二是引导学员向他人学习。任职教育学员分别来自不同部队和工作岗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理性思考。不同阅历、不同单位的学员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相互研讨交流,在思想相互碰撞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协助学员向社会学习。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驻地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学员平时节假日外出和战友之间的相互交往,感受时代的发展变化,体验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以社会为课堂,借鉴兄弟单位的有益经验,让学员在亲历亲为的社会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以满足学员的工作需求。
  (三)应用教学模式——能力需求为主导。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加强对学员的应用性训练,是搞好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按照课程专题、岗位任职和综合素质能力训练要求,一要搞好研究论证式能力训练。围绕部队政治工作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和专题教学要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论证,提高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搞好现场模拟式能力训练。紧贴部队岗位任职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必备的工作技能,通过理论分析、镜头回放、情景构想,启发学员提高现场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要搞好假设作业式的能力训练。结合学员所学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布置假设作业,限期完成,准时组织交流讲评,以提高学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四要搞好综合推演式能力训练。按照学员所学专业和部队的实际需要,设置训练背景和具体内容,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指挥自动化平台,开展同一班次或混合班次的网上综合演练,切实提高学员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能力,以满足学员的能力需求。
  (四)实地教学模式——使命需求为主导。组织实地教学是搞好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驻地区域优势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结合时代进步和使命任务需求,科学筹划组织安排好实地教学,促使学员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大课堂中增长见识、净化心灵、启发自觉、坚定信念、提升素质。一是构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红色教学基地。如:中共一大、二大会议旧址、瑞金、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二是构建改革开放伟大成果教育为主的金色教学基地。如:青岛海尔、上海大众、宝山钢铁集团、大连金州开发区等现代科技金融成果展示和以杭州、苏州、无锡为代表的现代都市生活代表;三是构建一线作战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成就为主的蓝色教学基地。紧贴使命任务,千方百计谋打赢,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要紧紧抓住部队科技创新这一“闪光点”,教育官兵,激励官兵,提高官兵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真正实现政治理论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的有效链接,以满足学员的使命需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