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高校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和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受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建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以加以借鉴和解决。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高校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和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受学生数量多、组织难度大,以及经费、安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和意义
(一)对国外实践教学成就的介绍更加全面。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外实践教学经验的介绍比较全面,这方面的资料、文章也很多。目前,我国学者对国外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国家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介绍和经验总结以及不同国家重视道德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二)对实践模式进行的总结。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课归结为四种模式:发展感悟教学实践模式、实践体验教学模式、实践问题研讨模式、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也有的学者把实践教学划分为研究型、养成型和服务型三类。二是从不同的层次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区分。目前,研究普遍认为,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实践中形式和内容的选择要扬长避短,有所取舍。而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其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层次、对社会服务的方式均有所不同,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时在形式、内容上应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所侧重而不能求大求全。
(三)对实践教学意义研究更加深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实践结果表明,单一的知识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新时期,社会对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这种要求形成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集中表现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思政课教学在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是改变教学现状的客观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挑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习惯的把思政课教学看做一门理论课,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理论生硬、方法单调、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并以课程多、学时少、经费不足等为托词,忽视甚至取消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上缺乏严肃性。有些学校未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不符合中央提出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要求;有些院校虽然将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但实际执行不好,不到位。有的高校对实践教学认识模糊,甚至将社会实践等同于实践教学或代替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走马观花的形式,而不是课内理论的有益补充,究其原因是学校领导对实践教学的涵义和方式理解偏颇,误以为实践教学只是课外实践这一种形式,忽视对课堂实践和科研实践的重视。
(二)教学上缺乏规范性。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在实践中的各项活动,没有统一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要求,只能由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条件和责任心来自行决定,停留在自发的、随意的、即兴的层面,在一定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调查显示,有65.6℅的高校未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34.4℅的高校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但实际执行不好,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有84℅的高校未制定教学大纲和安排具体的场所,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致有80℅的高校在实践教学组织上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即使有方案,也是可行性差。
(三)时间上缺乏连续性。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持续不懈的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而断断续续,在相当的程度上带有人为的随意性。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仅有走出校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中参与的只是少数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学生,大学生每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已属不易,社会实践缺乏连续性、持续性已经成为共识。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加之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重而难以顾及。
(四)组织上缺乏规范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课外和校外进行较多,其组织过程比一般课题授课复杂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而且是经常性、长期性的活动,是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必须要有细致、固定、规范的安排和组织。而许多高校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不落实,缺少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导致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其实践教学形式包括社会实践、课堂实践、科研实践三种最基本的形式。其中,课堂实践方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生活、科研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之以多种教学实践形式,同时,要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模式。
(一)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堂模式
课堂讨论作为课堂实践的重要形式要纳入授课计划,根据教学内容每门课安排3-5学时为宜。课堂讨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选好论题。论题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二是要做好准备工作。讨论题要在课堂讨论前的1-2周告诉学生,要求学生在查找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发言稿,并重点发言。三要加强课堂讨论的启发和引导。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要对课堂讨论进行画龙点睛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当然,课堂模式还包括观看录像、案例分析、即兴演讲等,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运用。
(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包括对教师和对学生两个方面。对教师主要是考评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对学生主要是以实践情况、实践答辩、实践日记、实践报告、实践交流等方面作为评分依据,将学生参与实践的量化考核与实践日记、实践报告的等级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考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否反映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学术水平。只有形成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考核机制,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完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师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的基本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务实,要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当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全校的公共理论课,每一届学生上千甚至几千人,受基地、经费、带队教师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少数学生去参加,实践教学应该具有普遍性,而且难以落实。因而,必须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与外延相衔接、校内与校外相互补的实践基地。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入工厂、农村、社区,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成就,了解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振兴、就业与市场、物价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问题等一系列的社会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