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不仅学生人数众多,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且运动能力参差不齐。怎样依据篮球运动之特点,让篮球选项课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得,这是值得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教学
篮球运动是我国群众基础十分广泛的大众化运动项目之一,深受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们的喜爱。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篮球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篮球选项教学应当要在教学内容上满足大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让学生们的篮球运动技能够更快地得到提高。
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人数众多且运动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设置两年的公共体育课程,其中一年级一般是基础课,二年级则主要开设以专项技术为主要学习任务的选项课。因为篮球运动是青年大学生们十分喜欢的一个运动项目,所以篮球选项课往往是选修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因为篮球运动的动作技术较为复杂,且是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之下要在瞬间完成攻守对抗的集体性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和内容繁多的特点,因此,在技术内容上主要可分为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并在攻守对抗中依据不同的条件而创造出各种技术组合,所以,篮球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篮球技能参差不齐。
(二)体育课时明显偏少且场地器材受到限制
如今,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一般是每学年64学时,所以,各项目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凑,且因为选修篮球的大学生偏多,而场地与运动器材相对较为有限,导致在同一个球场中练习的学生人数太多,从而影响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篮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恰当
因为篮球教学的内容繁多,但教学学时却相对较少,所以,大学生们对于篮球技能之学习往往显得十分粗枝大叶,加之传统体育课教学方法僵化陈旧,过于强调技术动作,无法提高大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
因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已发育好,思维也已成熟,知道怎样享受运动之快乐。所以,在篮球选项教学中应当利用好篮球的趣味性与健身功能,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其真正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从而牢固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要改进篮球技术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篮球技术教学中过于偏重单纯技术教学,涉及到技术组合的内容较少,因此,要改进篮球技术的传统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技术组合练习,将简单组合练习、较复杂组合练习与复杂组合练习比例调整为1:2:2。要更加注重篮球实际技能训练,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调整为1:4。
二是进行个性化教学。因为参加篮球选项课学习的教学对象身体素质与运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体育教师必须在统一要求下,依据学生们存在的个体差异来确定练习量、练习方式以及练习内容。对于技术与技能比较高的大学生,应当提出相对比较高的要求,鼓励其完成难度比较大的任务,并且扩展全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技术与技能比较差的大学生,则应当帮助其打好基础,使其能够完成力所能之的任务。
三是营造兼具健身性与娱乐性的教学氛围。因为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其基本因素有球、球场、对手、伙伴、竞争及规则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篮球运动的基本因素来安排具备健身与娱乐等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应当依据大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强调健身,适当地增加一些篮球游戏,运用多种形式的篮球游戏活动,培养大学生们的团体意识以及竞争意识,以此来推动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开展篮球选项课考核
高等院校篮球选项课考核是这一选项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应当是对其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之评价,主要内容有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和行为、交往和合作精神等等,评价方式则包涵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定等。通过成绩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们掌握篮球运动知识、技能情况与身体综合能力。客观地评定篮球选项课成绩,能够让大学生们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良性竞争,从而激发出大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大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之兴趣,并提高其对于体育的参与精神,有利于大学生们对运动能力进行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从而避免挫伤大学生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会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永恒的课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持续提高自我职业素养,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中的篮球选项课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旧存在众多的缺点与不足。怎样让公共体育篮球选修课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体质与提高其身体机能,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终身体育意识,还需要广大体育教师继续不断地钻研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