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可唯一变化不能要国人满意的就是高考。这个制度和模式几乎和文化革命之前没有本质差别,举国怨声载道,领导心虑焦急。但似乎总没有改革的更好方法。
论文关键词:学科;高考;传统模式;分析
本文提出以我国80个一级学科作为高考出题的组织单位,从3月1日开始考试,2天考一个学科,8月20日考完。先考艺术、军事等以前0表考试的学科,然后按学科号码,顺序考试。出题由国家认定的一级学科前3名的重点学科学校组织出题,考前随机抽取试题,考生可以参加他喜欢的任意次考试,学校按志愿顺序录取。但8月25日之前,所有考生必须在所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认定自己将要选择的学校,所有学校在9月1日后确定自己的最后录取名单并择日开学。具体方案和优点论述如下:
一、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出题的模式和分数。高考的科目确定为数学、语文、文科综合、专业综合,数学和语文300分,文科综合和专业综合200分。每个学科的具体出题考什么,由这个学科的学位委员会专家讨论决定。原则上,文科综合应该含有外语和政治,专业综合应该含有这个学科需要和重要的基础知识,学位委员会认为不考外语、甚至数学等可以不考。每年考试结束,学科公布明年考试的大纲,公布具体的考试范围和方法。
(二)出题的单位选择。出题单位的选择按国家教育部一级重点学科评估的分数前三名作为首次出题的单位,具体以后的出题单位确定由学科学位委员会决定。但必须是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学校才能作为出题单位,如果学科一级重点学科少于3个,由学位委员会推荐有优势的单位,保证出题单位不能少于3个。如果出题单位出现违纪问题,将取消该单位5年的出题资格。国家每次评估以后将按新的评估结果确定。
(三)出题范围的确定。数学和语文作为基础知识,各个学科要求的水平不同,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要求,决定出题的水平。对于艺术和体育等学科,数学和语文的要求水平可以大幅度下降。甚至可以以专业考试替代数学,但语文原则上必须考。外语根据学科要求可以多出或者少出,甚至不出。但政治课教育部可以限制比例,出考试大纲,供出题单位选题。至于地理、历史等课程根据专业学科的不同,出不同的比例。物理和化学等也是按学科专业需求确定比例,生物在医学类学科可能出120分的题,而机械学科可能根本不考,这样,出题的范围可能变化非常大。
(四)判卷与录取分数线确定。每个学科由3个学校出完考试题以后,公证处在考试前确定考试单位,确定的单位负责判卷。考试前公布出题单位,使考生了解这个学科的三甲。在考试结束以后,考试主持单位公布参加考试的人数,参加录取学校的数目,每个学校录取的人数。判卷以后,公布成绩,考生名次,以便于考生报考志愿。各个学校收到第一志愿的学生成绩和材料以后,决定录取后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国家和学校根本没有分数线,但每个学校发完通知书以后,公布自己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如果考生超过这个分数线而没有收到录取通知单可以起诉学校。事实上,由于多数考生可能收到几个录取通知书,学校已经从录取的主宰单位变成被考生主宰的从属单位(除前9所重点大学以外)。
二、考生的考前准备和高中教育的同步改革
中国高中教育一直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跟着的本质原因是一个高考,可以押题、可以定向培养种子选手、搞冲刺班、搞文理分科。不论国家怎么企图纠正都无济于事,因为高考决定一切。但这样改革以后,有80种高考,押题已经无济于事。定向也没有用处,学生各有各的的志向,每人考的都不一样。教师没有办法辅导,没有方法办班辅导了。冲刺班也因考试要拖半年时间,没有统一考试时间,没有冲刺的意义。以前高中文理分科害死人,副科没人学。现在分成80个学科,高中不可能分成80个科,没有方法分科,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家一起学习一样的知识,到3年级开学,参加结业考试,高中学业结束。最后一年,学生各自根据的特长,复习自己喜欢专业学科的考试内容,参加自己钦点的考试。一改一考定终身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