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创新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自动控制原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验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努力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自动控制原理
创新(Innovation)一词及其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其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定义为: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付诸实施并获得更高效益的运作过程。换句话说,创新就是人们能动地进行创造并最终获得更高效益的一个综合过程。
面对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和复兴强国的历史使命,党中央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后,又于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立的关键。”由此可见,开拓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用人单位进行人才招聘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成绩单”,而是全面考察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来进行人才的选择,逐步成为共识。其中,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多数院校的电子信息类和机电类等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都是本科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动力工程系的平台课程面向自动化、测量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五个专业所有本科生开设。根据学生学习对该课程的教学反馈,大多数学生感到,该课程理论性的阐述和抽象的概念过多,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公式推导较为繁琐,即使理解了推导过程及结论,但是对于其工程实践中如何应用也没有掌握。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如果仅局限于背结论、套公式、做题,如果仅局限于应试性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利用掌握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及生活中灵活的应用的层面上,对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多年来,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特点所决定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阶段,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为主,即便多年来教育界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现状,在部分学校进行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试点,但是,在当今的学生仍然在高考这个基本上以分数论成败的“指挥棒”下无法真正的解放出来,释放天性,而且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被扼杀,创新能力逐步下降,“高分低能”现象仍然突出,因此媒体经常报道诸如本科生就业率不如高职、技校生,甚至薪酬还不及有些“蓝领”工人,背后的原因,一是我国本科生的培养规模在现阶段和社会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另外更重要的恐怕就是本科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与高职教育等注重实践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仍然存在这样一些突出问题,例如,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能力体现在学习具体的知识以后在具体的实践或工作中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迁移,以及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而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自动控制原理是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的良好掌握和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就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