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育教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三、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

  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那么意境便是诗歌的寄托灵魂的美丽躯体,对于诗歌意境的关注也是中国古典诗论的一个传统话题,谢榛《四溟诗话》谓:“夫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诗之常也”,“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他明确指出,诗歌“情”与“景”的不可或缺,这里的“景”其实就是诗歌的意境,这种“境”当然不单指客观景物,它是广义的,还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的描绘。诗歌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意境,如: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金陵五题》
  荒台鏖鹿争新草,空苑凫翳占浅沙。
   ——许浑《姑苏怀古》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杜牧《洛阳》
  野草花、夕阳、荒台、鏖鹿、寒兔……这些意象把人带入一种苍茫的意境中,填补着历史陈迹的空虚,在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历史的沉沉静默之间,我们领悟到一种哲理:人生短暂,历史无情!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诗情画意,这“画”说的也是一种直观的意境,因此在感受诗歌意境时,撬开诗国色彩纷呈的秘密,诗之“景”将会在你眼帘之前骤然灿烂: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王维《送邢桂林》
  瀑布松杉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
   ——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雪岭界天白,锦城熏日黄。
   ——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一)
  唐诗人们细腻微妙的色彩感在这里充分的舒展,这种画意与画家的图画不同,画家画不出,诗人才写得出,诗歌进入一个瑰丽的色彩王国,这是更为自然的色彩,更为动情的色彩,融入这个色彩斑斓的意境,人的心灵因此而得以涤荡和净化。
  无论是雄浑悲壮之景,还是清丽秀美之景,抑或是斑斓明艳之景,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去体悟,都能使他们情感激荡、经久不忘。

  四、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

  情感的动人、意境的优美、节奏的愉悦,都必须依靠言语来表现,诗歌的语言概括凝练、含蓄生动。所谓凝练,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就是作者必须用最少的字、词、句表达深邃的道理、复杂的感情和丰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时候,要想领会诗歌的情感、意境,都必紧扣言语来进行。如果没有透过诗歌凝练的语言体会作者一系列艺术创作活动的能力的话,就谈不上鉴赏诗歌,只能说读懂了诗歌语言,但不能说领会了语言的深层含义,以及由此传达的诗歌情感和创设的诗歌意境。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饱含人生哲理、审美意蕴和生活情趣。它们是诗歌语言的精华,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记诵中品味其语言的凝练和优美。古典诗歌在遣词炼字方面可谓佳篇频出,如众所周知的“僧敲月下门”之“敲”字,“春分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大漠孤烟直”之“直”字,何等凝练贴切形象!
  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诗中的“天门”、“楚江”、“碧水”、“孤帆”等都是单个的名词,配上动词“断”、“开”、“流”、“出”、“来”等就构成一幅山水随舟、舟在江上行的整体形象。教学中抓住这些词语的妙用,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真正体会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从广义上讲,词与曲的语言,也可算是诗歌语言,因此,例举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应不为偏颇,全文共28字,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孤立的描写景物的名词性词语排列而成,不能表达什么明确的意义,作者却运用蒙太奇似拼贴手法,描绘出十种景物,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形象生动地置身其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被描写事物之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如“枯”、“老”、“昏”、“古”、“瘦”、“断肠”等词语,使学生慢慢体会作者流露在曲中的浓郁的羁旅飘零的伤感落寞之情,进而领略诗歌语言的概括凝练、含蓄生动的特点。
  古典诗歌的乐意、情感、意境、语言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应把这些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切忌人为地分解和作过多的讲解,应该在吟诵中同时领略诗歌的乐意、感受诗歌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多作这样的鉴赏练习,以期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训练思维,积累语言,满腹诗意的终极目标。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