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22


  三、如何解决学用面临的走形式、学用脱节问题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的对理论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有的是为学历、拿文凭而学,有的是为了升迁而学,有的为了应付差事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抓学习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图轰轰烈烈,不求实际效果,学习走形式;有的学用脱节,不是学以致用,不善于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空对空”,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思想政治素养没有明显提高。
  要解决走形式、学用脱节问题。首先要明确建设学习型组织目的。说到底抓学习型组织建设就在于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做好结合文章,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是搞好实情调查,解决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其三,做好点面结合。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这个点与干部教育培训面的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重点解决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统筹协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干部培训侧重于拓展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执行能力。

  四、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方法和途径问题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关键是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运用新方法、适应新载体、打造新平台,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一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积极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服务,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内容、方式、时间上有更多的选择。二要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采用互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等形式,不断丰富学习抓手,发挥好形势政策宣讲团、各类培训班的作用。运用好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多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等主阵地,运用好党员活动室、社区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等多种载体,打造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和渠道。同时还要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特别是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学习教育,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网络。三要不断拓展学习内容。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加强当代社会发展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要加强岗位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四要建立完善制度,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使学习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使学习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不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党员个人自学、培训、调查研究、主题教育、成果转化等制度,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五、如何解决建设学习型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考评、激励、保障机制问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工作的力度大小,成效如何,关键在于组织领导。
  (一)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要加强对学习情况的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查学、述学、评学、考学、讲学制度,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和价值取向。
  (三)建立和完善有效激励机制。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作为选拔任用、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和优秀党员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和团体的潜能,大力营造崇尚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目前,由于学习经费不足,不少单位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一方面要加大学习投入,建立完善活动室、阅览室、计算机网络等学习平台,确保学有阵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开放式学习格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