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元教学评价的优越性和操作原则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0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教学评价 多元化评价主体

  论文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方式上都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而把目光投向多元智能理论和由其引伸出的主流多元教学评价无疑是解决传统课堂评价的最佳途径。从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入手的多元教学评价虽然目前在我国实施起来尚有一些难。但是,由于多元化教学其自身的优越性和时代性,我们不难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二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从评价本质上看,目前的评价活动中,存在着仅凭课堂表面现象进行评价的情况。如果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这些表面指标,容易失去评价的实质。从评价方式上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现实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考试和测验所得的分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及教师的“等级”,这种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把视线转移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多元教学评价上来。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不是某种神奇的、可以用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他指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之所以狭窄,是因为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
  实践证明,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学生来说,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于是,学生不再死啃书本,而是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潜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如何实行多元化评价
  基于多元化课堂评价的理论,我们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地位,它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及对评价对象的评判所起的不同作用。
  1.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加强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广泛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应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来源。但是,某些非理性或理性因素的误导可能使学生的评教失真。
  2.督导专家评教是对学生评教结果的矫正
  从督导专家的角度对授课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教,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主要考察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以及责任心。评教指标体系的级指标包含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状况等几方而,其中权重较大的指标主要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督导专家评教能够修止和弥补在学生评教中出现的偏差,督导组评估也就成为教学评估的主要形式。但是,督导组评教也存在些问题,如督导组的教师因专业限制,不可能对所评估的每门课都有研究,他们的知识更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同行评价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补充
  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同行评价”并非完美无瑕,它也是利弊各有。同行评价的优势在于:同行评价看重教学的科学性;同行之间加以互相切磋,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导致同行评价的结果效度较低,因为同行评价极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情感和面子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第二,同行在评价中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偏见而作出有失公允的评价。
  总之,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一定要考虑评价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白评价目的,才会围绕目的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评价者的作用以及知识和能力结构。此外,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去研究总结。根据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督导专家、同行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2。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仅仅作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而不是奖惩的唯一指标。
  三、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多元化教学课堂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入手。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